未成年人退费申请被终止后,可通过申诉、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关键点包括:确认退费终止原因是否符合平台政策、补充证明材料强化申诉依据、通过消费者协会或司法程序**。若监护人能证明充值行为未经同意且金额超出未成年人认知范围,法律通常支持退费主张。
-
核查终止原因与平台政策
联系平台客服获取具体终止理由,比对《民法典》第19条及平台退费条款。例如,若因“材料不全”被拒,需补交未成年人身份证明、充值记录及监护人关系证明;若因“账号实名认证为成年人”,需提供设备使用日志等佐证实际操作者为未成年人。 -
完善证据链重新申诉
补充关键材料如:- 支付凭证:微信/支付宝账单截图,显示充值时间与金额;
- 行为证据:游戏登录时段(如上课时间)、IP地址与常用地不符记录;
- 监护人声明:书面说明未授权充值,必要时公证。部分平台要求人脸识别验证监护人身份,需配合流程。
-
升级投诉或法律手段
若协商无果:- 向12315或平台所在地工信部门提交投诉,注明平台未履行防沉迷责任(如未限制单日充值额度);
- 起诉需准备起诉状、证据清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7条依据,法院可能按过错比例划分退款责任(如平台未实名认证则担主责)。
提示:优先通过官方渠道申诉,避免委托“代退费”中介。日常应开启支付密码保护并定期检查消费记录,预防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