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排名前100名中, 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长期稳居前三,海淀区以23所重点中学领跑全市,西城区16所紧随其后;民办学校中朝阳外国语学校(12中)和陈经纶中学均跻身公立前十,清华附中朝阳学校(97中)等新兴校表现亮眼。
北京中学排名依据中考录取分数、高考升学率及学科竞赛成绩综合评估,公办与民办资源分布呈现区域差异。海淀区因高校集中形成优质教育集群,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等名校依托大学资源开设创新实验班,覆盖AI、人文社科等多元方向。西城区以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为核心,延续文科与竞赛双强传统,毕业生清北录取率多年稳居全市前列。东城区老牌名校如北京二中、汇文中学则注重双语教育与国际课程衔接,适配留学需求群体。
城六区中,朝阳区国际校与民办校异军突起,八十中学引入STEAM课程体系,朝阳外国语学校高考重点率达95%;丰台区以北京十二中为龙头,重点班平均分超海淀六小强普通班。远郊区县级中学牛栏山一中(顺义)、潞河中学(通州)等凭借区域政策支持,清北保送生人数逐年提升。民办校中北京海淀区尚丽外国语学校(学费5.38万/年)、北京东方红学校(7.78万/年)等通过校本选修课和海外研学提升竞争力,但录取门槛较高。
2025年排名变动反映政策导向,新增十二中钱学森学校等重点校区,老牌校则加速集团化办学,如十一学校联盟覆盖6个校区。选校建议优先考虑中考录取位次匹配度,同时关注学校特色班型与自身升学路径契合度,需实地考察硬件设施与师资配比。中考放榜后重点关注补录批次机会,民办校开放日需确认学籍政策及住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