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结合权威性和时效性信息整理如下:
一、工作目标
-
总体目标 :通过隐患治理杜绝事故苗头,实现“0”事故、力争“0”事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
具体目标 :覆盖企业/区域全方面隐患排查,重点消除建设工程、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等风险。
二、组织与责任
-
领导机构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如镇长、企业负责人等),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
-
责任落实 :明确各层级、部门及岗位的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三、排查范围与内容
-
范围 :包括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等全领域。
-
重点内容 :消防制度执行、施工安全(如深基坑、临时用电)、危险物品管理、应急预案有效性等。
四、排查方法
-
技术手段 :采用LEC评价法、综合/专业检验表、季节性/节假日专项检查等。
-
协同机制 :鼓励员工及第三方报告隐患,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五、隐患治理措施
-
分类处理 :一般隐患1周内整改,重大隐患立即停产并制定预案;无法立即整改的需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
综合措施 :结合工程技术、管理、教育、应急等手段,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六、保障机制
-
资金支持 :隐患整改经费优先从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超支需报批。
-
监督机制 :设立督导组定期检查,对整改不力追责。
注 :不同场景(如企业、校园、施工)的方案需结合具体行业特点调整排查重点,例如校园方案会重点关注师生安全教育及设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