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个村级安全隐患排查方案的通用框架,结合了多个地区的实践案例和行业标准,供参考:
一、排查目的
通过系统化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村级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
覆盖村级区域内所有领域,包括工业生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环保隐患、公共卫生等。
三、排查依据与标准
-
国家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乡村规划地规》《消防法》等;
-
行业标准 :如《公路客运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求》《农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行动方案》等;
-
地方规范 :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补充标准。
四、排查内容及流程
-
资料收集与分析
-
调查村庄地形、建筑结构、基础设施、人员分布等基础信息,建立隐患排查清单;
-
分析隐患性质、危害程度、发生概率及整改难度。
-
-
重点领域排查
-
交通安全 :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客运车辆隐患排查(如长途客运、校车);
-
消防安全 :“三合一”场所、弱势群体居所、消防设备维护;
-
建筑安全 :危旧房屋、地质灾害隐患点、施工工地安全;
-
工业与环保 :危化品存储、农药使用、污染排放;
-
公共卫生 :食品加工、饮用水安全、疫情防控。
-
-
现场排查与记录
-
对重点区域进行实地检查,记录隐患细节(如设备故障、违规操作)并拍照存档;
-
建立隐患台账,分类标注整改优先级。
-
五、职责分工
-
组织协调
-
村委会负责制定方案、部署工作、协调资源及监督考核;
-
村安全生产委员会指导排查整治,汇总分析数据并提出整改建议。
-
-
具体实施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指定人员负责隐患登记、报告及整改跟踪;
-
村民小组配合开展日常巡查,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
-
技术支持与培训
-
邀请专家对排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供整改方案指导;
-
建立隐患排查知识库,提升村民安全意识。
-
六、整改措施与跟踪
-
制定整改计划
-
对排查出的隐患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与整改期限;
-
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
-
强化监管与复查
-
加强对整改过程的监管,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
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形成长效机制。
-
七、保障措施
-
政策保障
-
依据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争取资金、技术支持;
-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纳入村级绩效考核。
-
-
宣传与培训
-
开展“平安季”等主题活动,提高村民安全意识;
-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
八、附则
-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
-
重大隐患需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启动应急预案。
以上方案可根据具体村庄的产业特点、资源禀赋调整排查重点,建议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补充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