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将全面推广,其核心经验通过六大机制落地,包括地方党委政府主抓、领导体制联动、优化薪酬制度、推进三医协同政策衔接、数字技术赋能及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提出将三明医改经验作为全国医改重点,要求各地因地制宜推广,5年内实现全覆盖。地方党委政府主抓是关键,三明市自2012年起由历任主要领导统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改革,形成长效机制,全国推广中,多地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如湖北十堰由市委书记、市长主抓,确保政策穿透力。
建立“三医”协同领导体制,三明市将医改列为头号民生工程,全国推广中强调“一把手”主导下的跨部门协作,如福建三明由一位常委牵头,全国多地如湖北宜昌设立党委常委联系医改,并通过一委四局协作机制联动医疗、医保、编制等多领域政策。
在薪酬制度改革上,三明市探索“两个允许”政策缩小医疗内部收入差距,全国推广中要求落实这一机制,优化绩效分配,同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如十堰市通过带量采购腾出空间调整3479项服务价格,使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5.4%。
数字技术赋能方面,多地学习三明经验整合信息资源。湖北宜昌投入18.4亿元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一屏知家底”,并依托AI技术构建五大智慧医疗中心,缩短诊疗时间;秭归县通过远程诊疗和AI辅助诊断提升县级医院能力,解决山区群众就医难题。
全国推广中明确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以紧密型医共体为抓手,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如湖北省联合36家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疗机构,十堰市通过县域医共体覆盖乡镇,秭归县实现“长江两岸群众就近看病”。
国家明确要求各地以地市为单位分步推广三明经验,通过考核机制强化落实,并设立监测评价体系,确保政策实效。未来5年,三明模式的顶层设计与地方适配机制将加速普惠全国,推动医疗体系从“看病贵、看病难”向公平可及、质效提升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