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CNC已跑完程序的核心步骤包括:进入编辑模式定位程序段、选择删除方式并确认操作、保存修改并备份原始文件。 不同CNC系统操作略有差异,但遵循“安全第一”原则,需避免误删关键数据或引发机床异常。
-
进入程序编辑界面
通过控制器面板的“PROG”或“编辑”键切换至编辑模式,部分系统需输入密码解锁。程序列表通常按编号排列,可通过方向键或搜索功能(如输入程序号Oxxxx)快速定位目标程序。 -
选择删除范围
- 单段删除:光标移至需删除的程序行,按“DELETE”键直接移除,适用于局部修改。
- 整段删除:输入程序号后按“DEL”或“ERASE”键(如广数系统需组合键操作),部分系统需二次确认。
- 批量删除:通过“程序管理”菜单勾选多个程序号批量清除,常见于内存不足时清理历史文件。
-
关键操作注意事项
- 备份原始程序:删除前通过U盘或网络传输备份,防止误操作丢失重要数据。
- 模态指令检查:删除程序段后需确认G代码(如G54/G43)是否被误删,避免坐标系或刀补失效。
- 仿真验证:修改后通过机床仿真功能或软件模拟运行,确保无逻辑错误或碰撞风险。
-
特殊场景处理
若程序因断刀中断,需记录断点位置(如行号Nxxx或刀具号Txx),删除已加工部分后保留未执行代码,并补全必要的模态指令和安全高度(如Z20.0)。
提示:操作前务必查阅机床手册或联系厂商,不同品牌(如FANUC、西门子、广数)的删除逻辑可能存在差异。定期维护程序库可提升运行效率,但需谨慎操作避免生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