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法实施日期为1985年4月1日,这是我国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的日子。
专利法的发展历程
-
初次实施:
- 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
-
修改历程:
- 1992年:首次修改,扩大了专利保护的范围,延长了专利权的期限,并增加了对专利产品进口的保护等。修改后的专利法于199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 2000年:第二次修改,简化、完善了专利审批和**程序,与国际条约相协调,明确了通过PCT途径提交国际专利申请的法律依据等。修改后的专利法于2001年7月1日开始实施。
- 2008年:第三次修改,通过提高专利授权标准、完善审批程序、加强专利权保护以及合理平衡专利权人与公众利益关系,以期达到激励创新、保护创新,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的立法目标。修改后的专利法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 2020年:第四次修改,加强对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专利实施和运用,完善专利授权制度等。修改后的专利法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
专利法的实施效果
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国专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
专利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全世界首个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
专利保护越来越严格:
- 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到15.5个月,专利审查质量用户满意度始终保持在满意区间。
-
转化运用加速推进:
- 越来越多的专利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4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61.3万次,同比增长29.9%。
-
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 专利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加入了《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等。
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我国专利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未来,我国将继续与时俱进完善专利法律制度,持续提高专利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快实现由专利大国到专利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