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排查的核心内容是识别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通过分类分级、常态化检查和闭环整改机制消除潜在风险。以下是具体排查要点:
-
人的不安全行为
包括操作错误(如机械超速运转、酒后作业)、忽视安全警告、冒险进入危险区域、不佩戴防护用品等13类51种行为。例如,冲压作业时手伸进模具、在起吊物下停留等行为需重点监控。 -
物的不安全状态
涉及设备无防护罩、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安全标志缺失等。配电室常见隐患如未设置警示标志、绝缘工具未定期检测等,需参照《变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逐项排查。 -
管理缺陷
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未落实、培训不到位是典型问题。例如,未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或隐患排查责任制,可能导致隐患重复发生。 -
环境不良因素
厂区通道堵塞、安全出口设置不当、危险物品存放混乱等环境问题需定期整治。电缆沟盖板缺失、应急照明失效等细节易被忽视但危害极大。 -
分类分级与闭环整改
隐患分为一般、重大、特大三级,重大隐患需动态清零。企业需建立“排查-登记-整改-验收”闭环,如贵州推行的“三签字”复核机制确保整改实效。
总结:隐患排查需覆盖人、物、管理、环境四维度,结合常态化检查与精准治理,从源头预防事故。2025年安全生产月主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正强调全员参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