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歌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这首歌诞生于抗战时期,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949年,它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正式成为国歌,并写入宪法。
-
创作背景与原名由来
《义勇军进行曲》原名即为此,歌词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句子直接呼应了当时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紧迫感。田汉在狱中写下歌词初稿,聂耳谱曲时强化了战斗性和号召力,使其迅速传唱全国。 -
从电影主题曲到国歌的历程
电影《风云儿女》上映后,歌曲因其强烈的民族凝聚力被广泛传颂。1949年政协会议上,徐悲鸿等人提议将其作为国歌,虽有部分人认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时代不符,但最终保留了原词以警示后人。 -
法律地位与象征意义
1982年,《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定为国歌,2004年*****明确其宪法地位。2017年,《国歌法》实施,规范了奏唱场合和礼仪,强调其代表国家尊严与民族精神。
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现实影响,《义勇军进行曲》都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的象征。提醒大家:在正式场合奏唱国歌时,应保持肃立,心怀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