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歌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中。这首歌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因其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成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象征。1949年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确立为国歌,并写入2004年*****和2017年《国歌法》。
- 创作背景与原名由来:歌曲诞生于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之际,爱国将军朱庆澜在聂耳原稿“进行曲”前添加“义勇军”三字,定名《义勇军进行曲》,呼应当时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斗争。
- 从电影主题曲到国歌的历程:1935年随电影《风云儿女》传唱全国,1949年政协会议采纳为代国歌,1978年曾短暂修改歌词,1982年恢复原版并确立为正式国歌。
- 歌词与曲调的艺术价值: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体现居安思危的深意,聂耳融合国际革命歌曲风格与民族特色,创作出铿锵有力的旋律。
- 国际影响力与历史地位:二战期间被盟军列为凯旋曲目之一,美国歌手保罗·罗伯逊曾翻唱,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象征之一。
《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国家象征,更承载着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与奋斗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始终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