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我是谁》教案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自我认知,通过互动活动探索性格、兴趣与价值观,培养自信与社交能力。 以下是关键教学设计与实践要点:
-
趣味导入与自我表达
以动画或故事(如不同性格的动物角色)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角色扮演或小组分享描述外貌、爱好等特征。例如,用“我的特点树”活动,让学生在树叶上写下自己的优点,强化积极自我评价。 -
多维度自我探索
设计分层任务:低难度环节(如“我喜欢/不喜欢”卡片选择)帮助学生识别偏好;进阶活动(如“优点盲盒”)让同伴匿名写下彼此的闪光点,打破自我认知局限。结合性格测试问卷,用直观图表展示结果。 -
情绪与价值观引导
通过情境模拟(如“遇到困难怎么办”)观察学生反应,讨论不同应对方式。引入价值观排序游戏(如“家庭、友谊、诚实”),用图片排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
家校协同强化认知
布置“家庭采访”作业,让学生了解家人眼中的自己,对比自我认知差异。推荐亲子共读绘本《独一无二的你》,延伸课堂主题。
提示:教案需动态调整,关注内向学生的参与度,避免标签化评价。课后可通过成长日记追踪长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