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的古代雅称主要包括以下五类,均与气候、植物及季节特征相关:
-
荷月/莲月
因六月荷花盛开,江南地区以荷花为象征,故称“荷月”或“莲月”。唐代王昌龄《采莲曲》中“接天莲叶无穷碧”即为此意。
-
伏月
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中,头伏、中伏多在六月,因酷热得名。民间有“三伏当中逢炎热”之说。
-
季夏/季暑
夏季分孟夏、盛夏、季夏,六月为夏季末期,故称“季夏”或“季暑”,象征暑气渐消。
-
荔月
六月接近秋季,荔枝成熟,故得名“荔月”,体现时令特征。
-
暑月/未月
因正值小暑、大暑前后,或因太阳在鹑火(地支未位),故称“暑月”或“未月”,均指夏季高温时段。
其他常见别称 :焦月(酷热难耐)、且月(《尔雅》记载)、遁月(避暑之意)、精阳(阳气旺盛)等,均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六月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