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裁员往往优先裁减无背景、能力普通的员工,而关系户通常稳如泰山,核心原因在于国企特殊的权力结构和社会职能——既要维持稳定就业,又需平衡复杂人际关系。
-
权力与利益的博弈
国企领导层深知关系户背后往往牵连着政府、行业或内部高层资源,裁撤这类人员可能直接影响企业业务、领导仕途甚至引发舆论危机。例如,某局长的亲属被裁可能导致关键项目审批受阻,因此裁员名单上关系户常被“自动过滤”。 -
稳定优先的用人逻辑
国企承担着社会稳定职能,裁员本就更谨慎。关系户的存在本身是权力网络的一部分,动辄触及多方利益,而普通员工缺乏话语权,裁员阻力小。某央企HR透露:“裁员前需梳理员工背景,有政府关系的连重活都不敢安排,更别说裁撤。” -
能力并非绝对护身符
尽管有能力的员工对业务更重要,但国企普遍存在“岗位冗余”,能力强者可被替代。相反,关系户的“资源价值”难以复制。例如,技术骨干被裁后团队短期阵痛,但关系户流失可能长期影响企业政策支持或资源获取。 -
人情社会的潜规则
国企内部通婚、家族联姻普遍,人际关系盘根错节。领导为自保往往遵循“护官符”逻辑,优先裁减无牵连的“安全对象”。一名离职高管坦言:“罚错一个人可能得罪一整个派系,没人愿冒这个险。”
提示: 国企裁员本质是权力与效率的权衡,普通员工需未雨绸缪——提升不可替代性,或拓展跨行业能力以应对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