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裁员员工可依法获得经济补偿,具体包括工作年限对应的月工资赔偿、代通知金(若未提前30日通知)以及特殊情形下的双倍赔偿。 若企业违法裁员,员工有权要求(双倍经济补偿)或恢复劳动关系;孕期、工伤等特殊群体受法律额外保护。
-
经济补偿标准
按员工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足半年按半月工资,半年至一年按1年计算)。月工资标准为离职前12个月平均收入,含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若月薪超过当地社平工资3倍,按3倍封顶且补偿年限不超过12年。 -
代通知金
企业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裁员时,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即模式)。此情形适用于员工无过失但因企业结构调整等非过错原因被裁。 -
违法裁员赔偿
若裁员程序或理由不合法(如未协商、歧视性裁员),员工可主张赔偿。例如,孕期女职工被裁可获双倍经济补偿,且企业可能需补缴社保、公积金等。 -
特殊群体保护
工伤员工可获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医疗期内、孕期等员工不得被裁,否则企业需承担更高赔偿责任。竞业限制员工离职后有权获得约定补偿。
提示:员工应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据,若对企业赔偿方案存疑,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诉。合理**既能保障自身权益,也促进企业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