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企会裁员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呈现结构性、行业性分化特征。核心趋势包括:政策驱动“减员增效”(如清理“两非两资”业务)、技术替代加速岗位重构(AI与自动化冲击3类岗位)、新兴行业扩张对冲传统行业收缩(新能源与半导体逆势扩招)。裁员比例或控制在3%-5%,但劳务派遣、低效产能岗位风险最高。
- 政策与考核转向:国资委要求央企人均效能年均增长7%以上,倒逼企业压缩冗余。例如某能源央企通过关停亏损子公司缩减超万人,地方国企因负债率攀升(2023年达65%)可能被动裁员。
- 行业冰火两重天:钢铁、建筑等传统行业裁员幅度或超10%(如某钢铁集团削减20%一线岗),而新能源、半导体研发岗需求旺盛,但生产端普工因自动化减少。公共服务领域(电力、铁路)虽稳定,但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将替代30%人工岗位。
- 技术重塑人力结构:标准化操作岗(如银行柜员)、中低层管理岗、基础研发岗最易被AI替代。某国有银行智能客服替代40%坐席,制造央企“黑灯工厂”员工三年减少60%。劳务派遣工首当其冲,2025年续签率或降50%。
总结:2025年央企裁员是市场化转型的必然阵痛,个体需转向“技能金饭碗”——深耕核心能力(如数字化证书、碳中和技术)并关注行业扩张赛道(氢能、碳资产管理)。企业则需平衡“效能提升”与“社会责任”,通过培训转岗缓解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