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不仅没有取消家访,反而通过强化家校共育机制,使家访成为政策落地的重要抓手。各地学校积极响应,将家访作为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宣传政策理念、定制个性化教育方案的核心途径,同时创新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提升覆盖率和实效性。
家访在“双减”背景下被赋予新使命。教师通过家访向家长解读政策内涵,引导家长减少对课外培训的依赖,关注孩子综合素质发展。例如,部分学校在家访中重点了解学生作业负担、兴趣培养情况,并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家访形式更加灵活,除传统上门走访外,电话、视频会议、集体活动等模式被广泛应用,尤其方便了留守家庭或异地务工家长的参与。
家校协同因家访更紧密。许多地区将家访纳入教师考核,要求班主任每学年覆盖半数以上学生家庭,科任教师配合完成剩余家访任务。重点学生(如单亲家庭、学困生)还需增加入户频次。这种制度化的设计确保家校沟通常态化,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例如通过亲子实践活动共同制定成长计划,减少盲目攀比学业成绩的现象。
技术赋能让家访更高效。部分学校开发线上平台,推送家庭教育课程、学生成长档案,辅助家访后的持续跟进。疫情期间,网络家访成为主流,教师通过屏幕共享展示学生在校表现,家长也能实时反馈居家学习状态,形成双向互动。
“双减”下的家访不再是单向传递信息,而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的关键环节。家长可通过主动参与家访活动、配合学校反馈孩子动态,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实现减负与提质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