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GDP增长9.9%,第二产业成主要驱动力
2005年,中国经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 GDP总量: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9.9%,四个季度分别增长9.9%、10.1%、9.8%和9.9%,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
-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增长5.2%,第二产业增长11.4%,第三产业增长9.6%,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宏观经济调控成效显著
- 价格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价格水平总体平稳。
-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国就业人员增加6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上年末持平,就业形势稳定。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研发投入:研发经费投入达2367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1.3%。
- 科技突破:第三代移动通信、纳米材料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进入世界前列。
社会发展面临挑战
- 城乡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村居民仅3255元,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 能源瓶颈:煤炭消费占比达68.7%,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能源消耗强度居高不下。
区域发展协调推进
- 西部大开发:新开工重点工程10项,投资总规模1360亿元,西部大开发进展顺利。
-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重大装备国产化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支持石化、钢铁、重大装备、造船、汽车等产业发展。
2005年,中国经济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也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和社会发展挑战。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技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经济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