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粮是谁在位时取消的

​交公粮(农业税)制度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取消,这一决策是在胡**主席任期内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关键亮点​​包括:①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终结;②2005年12月立法废止;③全国农民人均减负140元,年减负总额超千亿。

  1. ​历史背景与确立​
    交公粮制度始于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税率最高达25%。改革开放后,农民负担问题凸显,2000年起中央启动税费改革试点,逐步降低税率。

  2. ​取消过程与时间线​

    • ​2004年​​:中央提出5年内取消农业税,黑龙江、吉林率先试点免征。
    • ​2005年底​​:28个省份已免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废止决定。
    • ​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附加的地方收费同步废止。
  3. ​政策影响与意义​
    直接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村经济活力释放。此后国家转向“多予少取”政策,通过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支持农业,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总结​​:农业税取消标志着中国从“以农补工”转向“工业反哺农业”,是惠及亿万农民的重大改革。当前政策更需关注如何巩固成果,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潜力。

本文《交公粮是谁在位时取消的》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7174.html

相关推荐

取消交公粮是哪一年是谁取消的

中国取消交公粮(农业税)的‌关键年份是2006年 ‌,政策由‌国务院提出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自此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具体政策节点 ‌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被废止,标志着农民不再需要缴纳以粮食实物或货币形式为主的农业税。这一决定由国务院在2005年12月2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表决后立即生效。此前

2025-05-15 资格考试

98年国家引进新加坡项目

​​1998年,中国从新加坡引进的“五级三进制”连锁销售模式,是国家为激活中西部经济、解决就业问题而推动的创新试点项目​ ​。该项目通过民间资本运作拉动房地产、旅游等产业,但后期因部分传销团伙的非法操作引发争议,需理性看待其经济价值与历史背景。 ​​项目背景与目的​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为刺激内需,从新加坡引进“亮点经济”模式(后称连锁销售),旨在通过民间资本流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8年引进资本运作模式是什么

1998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被称为“亮点经济”模式的资本运作,并在中西部地区以民间运作的形式试行,初期主要在广西来宾县实施,后来逐步扩展到南宁等地。 一、背景与引入方式 1998年,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企改制和房地产市场改革为资本运作提供了契机。这一模式以“异地资本运作”或“连锁销售”等形式呈现,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济活动,旨在提升资本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实施方式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8年引进的创业平台

​​1998年引进的创业平台开创了全球创新生态的先河,以硅谷经验为核心,通过“开放式创新”模式链接创业者、大企业与资本,孵化出Google等百亿级企业,并推动中国双创浪潮的深化发展。​ ​ ​​硅谷基因与全球化布局​ ​ 起源于斯坦福校园的Plug and Play(1998年)是全球最早加速器之一,以“股权抵扣房租”模式起步,逐步升级为覆盖14个行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2016年进入中国后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8年国家引进的什么项目

1998年国家引进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项目 ‌,是中国通信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升级,‌首次引入国际主流的CDMA和WCDMA技术标准 ‌,‌推动移动通信从语音时代迈向高速数据时代 ‌,并为后续4G、5G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升级背景与目标 ‌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通信技术进入3G阶段,中国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决定引进3G项目。这一决策旨在突破传统2G网络的数据传输限制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8年中国引进的经济模式

1998年中国引进的经济模式是​​“连锁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创新机制​ ​,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民间资本、优化资源配置并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核心亮点​ ​包括:以五级三阶制实现资金高效分配、撬动万亿级民间沉积资金流通、快速培育现代化商人群体,并成功将数十个贫困地区转化为现代化都市。 这一模式通过“异地资本运作”试点,以3800元至69800元不等的投资份额吸引参与者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8年国家引进连锁业视频

​​1998年国家引进连锁业视频真实记录了我国首次系统化引入现代连锁经营模式的历程,核心亮点包括:政策开放背景、外资品牌示范效应、本土企业转型契机三大关键点。​ ​ 1998年,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政府通过引进连锁业视频资料,系统化展示了国际先进管理模式。这些视频成为零售、餐饮等行业的学习范本,加速了国内商业标准化进程。 外资品牌如麦当劳、肯德基的运营案例在视频中被重点解析,其标准化流程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8年中国引进资本运作的模式

1998年中国引进资本运作模式 1998年5月12日,中国政府从美国引进了被称为“亮点经济”模式的资本运作,并投放于中西部地区进行试行。这一模式在国内被称为异地资本运作或连锁销售、连锁经营。 引进背景与目的 就业压力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包括大学生就业难、国营企业改制导致的人员下岗再就业问题,以及精兵简政带来的就业压力。 地区发展失衡 :改革开放后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82年土地承包政策文件

1982年土地承包政策文件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的关键转折,‌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 ‌,‌确立“两权分离”原则(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规定承包期15年 ‌,‌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后续农村经济腾飞奠定基础 ‌。 ‌核心内容与政策突破 ‌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系统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规范性框架,明确土地所有权仍属农村集体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文件

​​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文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政策,其核心亮点包括:延长承包期至30年、推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原则、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并明确禁止耕地非农化。​ ​这一政策通过稳定承包关系、保障农民权益,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承包期限延长与稳定性​ ​:二轮承包在第一轮15年承包期满后,直接延长30年,强调“大稳定、小调整”,多数地区保持原承包关系不变

2025-05-15 资格考试

全国哪年取消的交公粮

全国在2006年取消了交公粮制度。 1. 交公粮制度的背景 交公粮,即农业税,是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传统税收制度。在封建社会,农业税(田赋)是国家主要的税收来源,用于支持国家建设和运行。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仍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农民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向国家上交粮食。 2. 交公粮制度的取消 2006年1月1日,中国正式废止了《农业税条例》,标志着交公粮制度的终结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8年取消交公粮是谁提出的

1998年取消交公粮的提议是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这一决定旨在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并为后续全面取消农业税奠定基础。 1. 背景介绍 交公粮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存在,是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农民负担日益加重,不仅需要缴纳农业税,还需承担“三提五统”等额外费用,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实际收入增长。 2. 政策内容

2025-05-15 资格考试

免交公粮是谁提出来的

​​免交公粮的提议最早由第三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在1983年提出​ ​,他建议在农业连续增产的条件下逐步取消公粮制,转而实行粮食供应制或“以税代粮”。这一建议最终被中央采纳,并在2006年通过全国人大决议全面废止农业税(即公粮),标志着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制度终结。 ​​杨尚昆的倡议​ ​:1983年5月,杨尚昆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有条件地逐步取消公粮制”,认为农业增产后应改革税制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88年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是什么

1988年‌《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是我国首部系统规范军人抚恤优待的行政法规,旨在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明确国家和社会对军人职业的尊重与保障责任。‌关键亮点包括:确立抚恤分类标准、明确医疗保障机制、强化社会优待措施、建立执行监督体系 ‌,为军人权益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 ‌抚恤分类与标准 ‌ 条例将军人抚恤分为‌因战、因公、因病三类 ‌,分别对应不同的抚恤金标准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9年退伍军人政策

​​1999年退伍军人政策的核心是建立以扶持就业为主、多元安置为辅的保障体系,通过中央与地方财政共担经费、社会优待优先等举措,解决计划经济转型期的安置难题,并延续志愿兵转业待遇等历史政策。​ ​ ​​多元安置制度​ ​:采用扶持就业、自主择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需优先录用退役士兵,将军旅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接收单位可享税收优惠。 ​​财政与地方责任​ ​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8年兵役法安置

1998年兵役法安置政策明确规定,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由政府主导,行政、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需履行接收安置义务,确保退役士兵顺利融入社会。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保障退役士兵的权益,促进社会稳定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一、政策背景与实施目的 1998年兵役法的修正,适逢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国防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政策旨在通过规范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缓解军队精简整编带来的社会压力,同时激励公民履行兵役义务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安发1998年15号文件

​​民安发1998年15号文件是民政部与总后勤部联合发布的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安置政策文件,核心内容为规范移交程序、明确待遇标准及落实中央“军队不经商”决策。​ ​其亮点包括:​​覆盖范围限定为军队撤销企业的非军籍职工​ ​,​​档案审查与接收流程严格​ ​,​​退休费计算采用“基本工资40%核入基数”标准​ ​,并​​要求1999年4月底前完成全国安置工作​ ​。 ​​政策背景与目标​ ​

2025-05-15 资格考试

国发1998年26号文件

​​国发1998年26号文件(实际为1997年26号文件)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分散试点迈向全国统一的关键改革。​ ​文件​​首次明确企业缴费比例上限(20%)、个人账户制度(个人缴费8%)、养老金计算新办法(基础+个人账户养老金)​ ​,并划分“退休新人”等三类群体,奠定了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基础框架。 ​​制度统一与结构创新​ ​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9年转业志愿兵待遇

1999年转业志愿兵待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政治待遇 :转业志愿兵的政治待遇按照排职干部的标准执行,包括听报告、看文件、发书刊等。 工资待遇 :转业志愿兵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制度,工资级别评定根据军龄和工龄来确定。具体标准为:军龄满八年不满十五年的定三级工;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定四级工;满二十年以上的定五级工。 住房补贴 :转业志愿兵享受军队体系的住房补贴

2025-05-15 资格考试

四期志愿兵退伍安置政策

四期志愿兵退伍安置政策的核心在于‌提供稳定的就业保障、经济补助与社会福利支持 ‌,覆盖就业安置、创业扶持、教育优待及医疗养老保障四大领域,确保退役士兵平稳过渡到地方生活。 ‌就业安置 ‌方面,四期志愿兵可选择由政府安排工作,优先进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基层公共服务岗位,部分地区对特殊技能人才开辟定向招聘通道。‌经济补助 ‌包含一次性退役金、复员费和地方性补助,服役年限越长,补助标准越高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