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1985年共包含24个节气,全年节气分布均匀,每15天左右交替一次。 其中立春(2月4日)和立冬(11月7日)是重要分界点,夏至(6月21日)和冬至(12月22日)为全年昼夜长短的转折。1985年节气日期与公历对应稳定,未出现闰月导致的偏移现象。
-
春季节气
始于立春(2月4日),包含雨水(2月19日)、惊蛰(3月6日)、春分(3月21日)、清明(4月5日)、谷雨(4月20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
夏季节气
立夏(5月5日)为起点,含小满(5月21日)、芒种(6月6日)、夏至(6月21日)、小暑(7月7日)、大暑(7月23日)。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最长,标志着盛夏开始。 -
秋季节气
立秋(8月7日)拉开序幕,后续处暑(8月23日)、白露(9月8日)、秋分(9月23日)、寒露(10月8日)、霜降(10月23日)。秋分时全球昼夜再次等长。 -
冬季节气
立冬(11月7日)后迎来小雪(11月22日)、大雪(12月7日)、冬至(12月22日)、小寒(1月5日)、大寒(1月20日)。冬至日为全年黑夜最长的一天。
农历1985年的节气分布规律清晰,可作为研究传统农事活动或气候变迁的参考依据。若需精确到小时级时间点,需结合具体天文测算数据进一步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