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模板的常见陷阱包括:权利义务不对等、条款模糊引发争议、隐藏霸王条款、签字主体资质缺失、违约责任不明确等。 这些陷阱可能导致法律风险或经济损失,签署前需重点核查以下5个核心问题:
-
权利义务失衡
模板常出现单方免责条款(如"甲方有权随时终止合同"),或过度加重一方责任(如"乙方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需确保双方责任对等,特别关注付款条件、交付标准等关键条款。 -
模糊表述埋隐患
"合理期限""重大损失"等模糊用词易引发纠纷。应量化具体标准(如"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明确时间、金额、质量标准等要素。 -
霸王条款伪装
格式合同中可能隐藏"最终解释权归甲方""同意自动续约"等无效条款。重点检查小字注释、附件及补充协议,警惕剥夺主要权利的条款。 -
签约主体瑕疵
使用模板时容易忽略对方签约资质(如分公司无独立法人资格)、授权文件缺失等问题。需核实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等文件原件。 -
违约救济缺失
部分模板仅规定违约金比例,未明确争议解决方式(诉讼/仲裁)、管辖法院等。建议补充取证条款(如"微信记录可作为证据")和**路径。
签订合同时建议逐条核对模板内容,必要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电子合同还需注意CA认证、存证平台等合规要求,避免因形式瑕疵影响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