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户权益保障措施的核心在于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就业扶持、财产权益延续、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实现搬迁后的可持续发展。
-
就业保障
政府通过定向岗位安置、公益岗位优先选聘、技能培训等措施,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例如,部分安置区设立帮扶车间,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并引入企业合作开发产业项目,拓宽收入渠道。 -
财产权益延续
搬迁户原籍的耕地、林地承包权及集体收益分配权保持不变,鼓励土地流转并给予奖补。安置房办理不动产权登记,但限制交易年限(如20年内禁售),防止资产流失。旧宅基地可复垦或发展庭院经济,盘活闲置资源。 -
公共服务均等化
户籍迁移者享受迁入地同等教育、医疗、养老待遇;未迁移者通过“绿色居住卡”等过渡政策保障权益。安置区配套学校、卫生室、活动中心等设施,并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流程。 -
民主权利与社会融入
居住满1年的搬迁户可参与安置地选举和社区管理。通过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增强归属感,例如举办传统节庆、组建自治组织,促进新老居民融合。
搬迁户权益保障需多方协同,建议关注地方政策细则,及时咨询相关部门,确保合法权益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