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信用不良记录主要包括法院强制执行拒不履行、恶意拖欠款项12个月以上、骗取财政补贴、恶意逃税、严重侵权、招投标造假等行为,个人方面则涵盖信用卡多次逾期、房贷车贷连续数月未还、助学**拖欠等高危害情形。
信用不良记录依据行为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较重和严重三类。企业被列入典型失信名单、拖欠税款或工资超6个月、违法用工致严重后果等均属严重失信,可能面临联合惩戒,包括市场禁入、融资限制等。个人层面,信用卡连续三次或两年内累计六次逾期、房贷车贷逾期超3个月、拖欠助学**、信用卡套现等行为将被列为严重不良,直接影响**审批、高消费限制甚至就业机会。严重失信记录通常由司法或行政机关判定,需通过诉讼判决或强制执行未履约等事实确认。
企业若被行政机关列入不良信用记录、恶意骗保、参与虚假诉讼,或1年内发生2次以上同类较重失信,可能升级为严重失信。个人若出现手机欠费停机未续费超一年、担保人代偿后仍未还款等情形,也可能触发严重失信判定。两类主体均可能因多次同类中度失信行为累积升级为严重等级。不同地区细则存在差异,但核心标准围绕“主观恶意”“拒不履行义务”“造成重大损失”展开。
保持良好信用需定期核查报告,企业应主动履行合同及法定义务,个人需合理规划财务避免长期逾期。若已产生严重失信记录,可通过履行义务、协商和解等方式修复部分权益,但部分处罚(如刑事犯罪记录)可能永久留存。信用体系覆盖广泛,从金融借贷到公共服务均受影响,需提前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