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医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核心在于“清心防暑、健脾祛湿”。重点包括:静心调息以养心、清淡饮食护脾胃、适度运动避高温、穴位按摩解疲劳,同时注重后脑防晒与居室通风,避免湿邪侵袭引发“疰夏”。
-
养心为要,静心自然凉
夏季阳气外越,易心火亢盛。可通过听轻音乐、冥想等方式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烦躁焦虑。午间小憩15-30分钟有助于敛阳养神。 -
饮食清淡,解暑兼顾脾胃
多吃冬瓜、苦瓜、黄瓜等清热利湿的时令蔬菜,辅以绿豆粥、荷叶粥等易消化主食。少食生冷辛辣,适量饮用酸梅汤、菊花茶等生津饮品。 -
运动避暑,早晚为宜
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高温时段外出。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防止脱水伤阴。 -
巧用穴位,缓解暑湿不适
按摩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助排湿,太冲穴(足背第2-3趾间)疏肝降火,风池穴(颈后发际两侧)缓解头痛。 -
环境调节,防暑兼顾防湿
保持居室通风干燥,空调温度不低于26℃。外出时注意后脑防晒,避免阳气过盛引发中暑。随身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
夏季养生需长期坚持,根据体质调整细节。若出现持续乏力、头晕等“疰夏”症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