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必备的100个常识是应对突发伤病的关键知识库,涵盖止血、心肺复苏、烧伤处理、异物卡喉等核心场景,掌握这些技能可提升80%的生存率。
- 止血优先:直接压迫伤口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若血流不止,需用止血带并记录使用时间,避免组织坏死。
- 心肺复苏(CPR):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速率100-120次/分钟,人工呼吸与按压比例30:2,儿童需单手操作。
- 烧伤处理:立即用流动冷水冲15分钟,勿涂牙膏或油脂,覆盖无菌纱布防感染。
- 异物卡喉:采用海姆立克法,成人冲击腹部,婴儿则拍背压胸,避免盲目掏挖。
- 骨折固定:用夹板或硬物固定伤肢,避免移动关节,冰敷消肿但勿直接接触皮肤。
- 中暑急救:转移至阴凉处,脱衣散热,补充含盐饮品,严重者需冰敷腋下、颈部。
- 中毒应对:化学品中毒勿催吐,服毒者保留容器送医;食物中毒需保留样本。
- 癫痫发作:保护头部侧卧防窒息,勿强行塞物,记录发作时长,通常5分钟内自缓。
- 过敏反应:使用肾上腺素笔(如有)注射大腿外侧,速送医,避免延误致休克。
- 溺水救援:先确保自身安全,拖上岸后立即CPR,忽略“控水”误区,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降10%。
急救常识的熟练度直接关系生死存亡,建议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更新知识库,将手册置于家庭、车内等易取位置。关键时刻,正确操作比盲目施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