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以“双碳”目标为核心,通过能源结构转型、碳市场建设、国际合作与适应能力提升等系统性行动,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7.9%,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提前6年实现2030年目标,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297亿元,展现了中国在减排与绿色发展上的坚定决心。
-
能源革命加速推进
煤炭消费占比从2013年的67.4%降至55.3%,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规模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与绿色建筑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低碳化转型。 -
市场机制创新驱动减排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电力、钢铁等高排放行业,累计成交量近5亿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发布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方法学,年减排量超1100万吨。碳足迹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推动企业绿色竞争力提升。 -
适应与协同治理并重
39个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试点,黄河流域、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强化。森林蓄积量较2005年增加65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效率提升,红树林修复工程增强沿海抗灾能力。 -
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与42国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提供物资、技术及培训支持。推动COP29气候资金机制谈判,主张发达国家履行公共资金承诺,助力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挑战。
中国正以政策体系创新与技术突破为支撑,将气候行动深度融入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2035年自主贡献目标的制定,中国将继续为全球碳中和进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