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各省份军队的名称多样且复杂,主要分为北洋军阀时期、国民革命军时期和抗战时期。这些名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割据、军事力量分布及地方特色。以下为分省列举的军队名称及其背景。
1. 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8)
北洋军阀时期,各省军队名称多与地方军阀势力相关,如:
- 直系军阀:控制直隶、河南、湖北等地,主要军队包括“直隶督军署卫队”。
- 皖系军阀:以安徽为中心,军队名称如“皖军”。
- 奉系军阀:以东北为基地,军队称为“奉军”。
- 晋系军阀:山西的军队以“晋军”闻名。
- 滇系军阀:云南军队称“滇军”。
- 桂系军阀:广西军队称为“桂军”。
2. 国民革命军时期(1927-1937)
北伐战争后,国民革命军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各省军队名称逐渐统一:
-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以湖南为中心。
- 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以江西为中心。
-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以广东为中心,著名的“铁军”。
-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以河南为中心。
- 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以福建为中心。
3. 抗战时期(1937-1945)
抗战时期,各省军队名称更加复杂,既有国民政府统一领导的军队,也有地方势力控制的武装:
- 川军:四川的地方武装,以刘湘、邓锡侯等为代表。
- 湘军:湖南的地方武装,以何键为代表。
- 滇军:云南的地方武装,以龙云为代表。
- 桂军:广西的地方武装,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
- 东北军: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地方武装。
- 晋绥军:山西和绥远的地方武装,以阎锡山为代表。
4. 特殊时期的地方军队
在特殊时期,如北洋政府时期和护法运动中,还出现了:
- 护法军:支持孙中山护法的军队。
- 安国军:奉系军阀张作霖组建的军队。
总结
民国时期各省份军队名称的多样性与当时中国政治割据、军事割据的局面密切相关。这些名称不仅反映了地方军阀势力的分布,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军队的组成与特点。了解这些名称,有助于深入理解民国时期的军事格局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