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一个师多少人

民国时期一个师的标准人数约为​​10000至12500人​​,但实际规模因派系、时期和装备差异浮动较大,从3000人的“空架子师”到18000人的嫡系甲种师均存在。​​关键点包括北洋时期的12500人基准、北伐后的三档分级制(甲/乙/丙级师)、以及抗战前德械师的万人精简编制​​,反映出军队建设的复杂性和时代特征。

分时期看,北洋军阀时代沿袭清末“镇”改“师”的编制,标准师约12500人,含步兵、炮兵、骑兵等多兵种协同。但地方军阀常虚报人数或压缩编制,实际兵力可能不足半数。1928年北伐后,国民政府将师分为三档:甲级师(嫡系)18000人、乙级师(非嫡系)12000人、丙级师(杂牌)8000人,但吃空饷现象导致许多师仅存3000战斗人员。1930年代德械师改革推行两旅四团制,兵力精简至10000人左右,更注重火力配置而非人数堆砌。

混战时期的特殊案例也值得注意:中原大战时中央军第11师达15000人,而西北军某些师仅5000人;抗战初期八路军三个师因补充团超编至12000-15500人,远超国民政府规定的丙种师标准。这种差异源于军阀割据下缺乏统一军制,以及作战需求对编制的临时调整。

总结来看,民国师的规模绝非固定数字,而是受政治博弈、经济资源和军事策略多重影响的动态结果。理解这一点,能更准确把握当时军队建设的真实面貌与历史背景。

本文《民国时期一个师多少人》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24146.html

相关推荐

民国时期的军校有哪些

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五大军校依次为黄埔军校、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和湖南讲武堂,其中黄埔军校以国共合办模式培养出众多开国元勋和抗战名将,保定军校被誉为“将军的摇篮”,其教学体系对近代军事教育影响深远,云南讲武堂以护国战争功绩闻名,东北讲武堂是奉系军阀的核心军官摇篮,而湖南讲武堂虽仅开办两期却为中国革命输送多名重要将领。 黄埔军校1924年由孙中山在广州创办,国共合作期间汇聚***

2025-05-17 高考

一个整编军有多少人

‌一个整编军的标准人数通常在1.5万至3万人之间 ‌,具体规模受国家编制、兵种构成和作战任务影响。‌核心亮点 ‌:①解放军陆军合成旅约6000人,整合为军级单位后规模翻倍;②美军师级单位1.5万人,军级可达3个师;③现代“模块化编制”使人数弹性化。 分点解析: ‌解放军现行编制 ‌ 陆军集团军(整编军)下辖6-8个合成旅和支援部队,总兵力约2-3万人。合成旅作为基础作战单元,包含装甲、炮兵

2025-05-17 高考

军队是怎么划分队伍的

​​军队的划分队伍主要依据任务属性、兵种功能和编制层级,形成多层次、专业化的作战体系。​ ​现代军队通常按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等)、兵种(步兵、装甲兵、炮兵等)和战术单位(师、旅、团、营等)逐级细分,同时结合任务需求配置特种部队和支援分队。 ​​按军种划分​ ​: ​​陆军​ ​:核心为地面作战力量,包含步兵、装甲兵、炮兵等,承担主战场攻防任务。 ​​海军​ ​: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下设水面舰艇

2025-05-17 高考

解放战争时期军队划分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划分为四大野战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及一个华北军区部队,各野战军按地域与战略任务明确分工,形成统一指挥体系,成为解放全国的关键力量。​ ​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中共军队改称人民解放军,1948年11月根据《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明确划分野战部队为野战军、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中央军委结合战略需要,将全国战场划分为四大区域设立野战军

2025-05-17 高考

四大野战军实力排名

第四野战军实力最强,其兵力规模达到103万人,远超其他三个野战军,同时歼敌数量也位列第一。 分点展开 兵力规模 第四野战军(即东北野战军)在1949年整编时兵力达103万人,是四大野战军中规模最大的。相比之下,华东野战军兵力为58万人,中原野战军为28万人,西北野战军仅为16万人。 歼敌数量 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歼敌约323万人,是四大野战军中歼敌数量最多的。第二野战军歼敌约330万人

2025-05-17 高考

民国时期各国军队数量

‌民国时期各国军队数量差异显著,中国军阀混战导致兵力分散,日本关东军巅峰达120万,苏联远东驻军约30万,英法在殖民地驻军规模较小但装备精良。 ‌ 这一时期军队规模直接反映了各国在东亚的战略布局与军事影响力。 ‌中国军队(1912-1949) ‌ 北洋政府时期中央军约40万,地方军阀总兵力超百万;抗战初期国共联合抗日总兵力约250万(含游击队),但装备落后、编制混乱

2025-05-17 高考

民国军事部门叫什么

​​民国时期的军事部门统称为“国民革命军”,核心机构为“军事委员会”,下设陆军、海军、空军及后勤等多部门,实行军政军令分立的特殊体系。​ ​ 国民革命军是1925年由广州国民政府组建的正式武装力量,初期以黄埔军校师生为骨干,北伐后成为全国性军队。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机构,直接隶属国民政府,蒋介石长期担任委员长,统筹国防、作战及军队建设。陆军规模最大,分为步兵、炮兵等兵种;海军因经费有限发展较慢

2025-05-17 高考

一战时期民国部队有多少人

​​一战时期中国共拥有约120万军队,虽历经扩军但规模远不及巴尔干国家以民族动员支撑的百万级军队,且受限于经济与工业水平,装备、训练及动员能力差距悬殊。​ ​ 一战爆发前,中国军队规模维持在50万左右;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实际控制兵力约40万,地方军阀割据导致中央军力分散。1917年护法战争后,军队增至约55万。至1919年巴黎和会前后,为应对内忧外患,部分军阀扩充至80余万

2025-05-17 高考

民国时期各个省份军队的名称

民国时期,中国各省份军队的名称多样且复杂,主要分为北洋军阀时期、国民革命军时期和抗战时期。这些名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割据、军事力量分布及地方特色。以下为分省列举的军队名称及其背景。 1. 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8) 北洋军阀时期,各省军队名称多与地方军阀势力相关,如: 直系军阀 :控制直隶、河南、湖北等地,主要军队包括“直隶督军署卫队”。 皖系军阀 :以安徽为中心,军队名称如“皖军”。

2025-05-17 高考

民国时期一个军多少军饷

民国时期军饷因军衔、部队性质及地区差异较大,主要分为以下两类情况: 一、军官军饷 中央军嫡系部队 军长:320元/月(折合现代约4万元) 师长:160元/月(折合现代约2万元) 团长、营长、连长:分别为120元、100元、50元/月 其他派系或整编后军衔 上将:800元/月(折合现代约4万元) 中将:320元/月(如第三次整编后) 少将:240元/月(如第三次整编后) 二、普通士兵军饷

2025-05-17 高考

民国时期有解放军吗

‌民国时期(1912-1949年)不存在解放军 ‌。‌解放军正式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其前身是1927年南昌起义后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 ‌,抗战时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逐步统一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以下是关键分点说明: ‌时间线差异 ‌ 民国时期始于1912年清朝灭亡,止于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

2025-05-17 高考

民国时期军职一览表

民国时期的军职体系以​​等级森严、衔职分离​ ​为特点,核心分为​​将、校、尉三等十八级​ ​,并设特殊军衔如​​特级上将(仅蒋介石)​ ​和​​职务军衔​ ​。​​地方军阀自封高阶军衔​ ​、​​军衔与实职不匹配​ ​是普遍现象,1935年改革后逐步规范,但抗战期间为激励士气又出现“中将加上将衔”等临时制度。 ​​将官层级​ ​:最高为特级上将(仅蒋介石),下设一级上将(如阎锡山、李宗仁)

2025-05-17 高考

军队教育训练三大要素

军队教育训练的三大要素是基础训练 、实战化训练 和人才培养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核心支柱。 一、基础训练:筑牢胜战“底盘” 基础训练是军队教育训练的根基,强调对装备操作、体能技能和基本战术的熟练掌握。通过反复训练,官兵能够形成肌肉记忆和本能反应,确保在复杂环境中迅速应对突发情况。例如,中国军队近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训练,显著提升了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二、实战化训练:贴近实战

2025-05-17 高考

大学生军事训练的内容与要求

​​大学生军事训练内容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部分,均需完成规定学时并通过考核,训练成果记入学籍档案。军事技能训练要求不少于14天112学时,涵盖队列、射击、战术、救护、核生化防护等核心军事技能,同时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文化熏陶。​ ​ 军事理论课程为36学时必修课,需系统学习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家安全形势、军事思想等核心内容

2025-05-17 高考

军事训练三训是指什么

‌军事训练三训是指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提高部队战斗力而开展的‌基础训练、战术训练和协同训练 ‌三大核心训练内容。‌关键亮点 ‌:① ‌基础训练 ‌强化单兵技能与体能;② ‌战术训练 ‌提升战场应变能力;③ ‌协同训练 ‌注重多兵种联合作战效能。 ‌基础训练 ‌ 包括射击、格斗、行军、隐蔽等单兵技能,以及体能、纪律等基础素质培养,是战斗力的根基。新兵入伍后需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考核。 ‌战术训练 ‌

2025-05-17 高考

军事训练是最直接的军事准备

​​军事训练是最直接的军事准备,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实战化演练将战斗力转化为制胜能力。​ ​历史证明,从戚家军的严苛操练到现代军队的体系化演习,训练质量直接决定战场胜负。关键亮点包括:​​以战领训的导向性、科技赋能的创新性、从难从严的实战性​ ​,三者构成战斗力生成的黄金三角。 军事训练的本质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三次点将海军航空兵第4师10团迎战美蒋敌机

2025-05-17 高考

民兵军事训练的三大要求

​​民兵军事训练需紧扣实战导向、体系融合与创新驱动三大要求,通过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强化应急备战能力,提升科技赋能与多场景适应性​ ​ 民兵军事训练需坚持​​实战导向​ ​,围绕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需求设置训练内容,通过构建复杂战场环境和临机处置场景,确保训练与实战无缝衔接。​​体系融合​ ​是关键路径,需打破军地壁垒,整合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多方资源,建立“大国防”协同机制

2025-05-17 高考

预防训练伤ppt免费

预防训练伤是保障训练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采取有效措施: 1. 科学训练方法 合理制定训练计划 :根据个人体质和训练目标,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盲目挑战极限。 掌握正确技术 :确保动作规范,避免因技术错误导致损伤。 2. 准备活动充分 在训练前进行充分的热身,重点活动关节和肌肉,提高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 3. 使用防护装备 佩戴护膝、护踝、护腕等防护装备

2025-05-17 高考

军事教育训练方针

​​军事教育训练方针的核心在于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强调实战导向、科技赋能与联合育人。​ ​ 军事教育训练以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统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实“为战育人”目标。​​实战化训练​ ​通过模拟战场环境和任务需求,提升部队复杂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如多兵种联合演习、模拟对抗训练等;​​科技赋能​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完善训练体系,推动军事职业教育与实战需求精准对接

2025-05-17 高考

军事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军事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涵盖政治、国防、个人素质及社会价值: 一、政治教育与国防意识 通过军事训练强化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为军队储备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提升国家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学生通过军训掌握基本军事技能,成为未来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

2025-05-17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