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国家拆迁安置房屋是指通过伪造材料、虚构身份等手段非法获取拆迁补偿或安置房的行为,属于 刑事犯罪 ,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常见手段包括 伪造房产证 、 虚报户籍人口 、 虚构房屋面积 等,严重破坏社会公平和国有资产安全。
-
主要手段分析
- 伪造权属证明:通过制作假房产证、土地证,将无权属房屋"合法化"骗取补偿。
- 突击迁入户口:临时将非实际居住人员迁入拆迁范围,虚增安置人口指标。
- 违建套利:抢建违章建筑并伪造历史凭证,骗取超额补偿款。
-
法律后果
根据《刑法》第266条,涉案金额较大可处3-10年有期徒刑,特别巨大或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2024年浙江某案中,主犯因虚构7套安置房骗取2600万元被判15年。 -
识别与举报
- 异常材料:同一地址多份矛盾产权证明、短期内集中户籍变动。
- 举报渠道:可通过12388纪检监察热线或住建部门官网实名举报,提供录音、照片等证据更有效。
国家已建立 拆迁补偿大数据核验系统 ,通过房产登记、户籍、卫星影像等多维度交叉验证。公民应自觉**骗补行为,共同维护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