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保密法十条守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保密工作规定,国家保密法十条守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密义务的核心要求

  1. 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

    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包括口头、书面或电子形式。

  2. 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

    避免主动或被动获取未经授权的机密信息,不向非授权渠道查询。

  3. 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

    未经批准或无关人员不得查阅涉密文件、资料或信息系统。

  4. 不该记录的机密,绝对不记录

    严禁在非保密本、私人通信或公开场合记录机密内容。

二、行为规范与责任

  1. 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机密

    所有涉密信息需在专门的保密载体中记录。

  2. 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

    电子邮件、电话等私人渠道不得传输机密信息。

  3. 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亲友面前谈论机密

    避免在无保密措施的社交场合讨论涉密事项。

  4. 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

    需确保涉密资料存放在符合保密要求的专用场所。

三、管理措施与责任追究

  1. 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探亲、访友

    未经批准,不得将涉密文件、资料带出工作环境。

  2. 不泄露党和国家秘密

    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需严格防范任何形式的泄密行为。

补充说明

  • 技术防护 :需遵守“涉密计算机与互联网断网、移动设备禁用存储涉密信息”等技术规范。

  • 监督管理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及机关单位需建立保密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保密教育。

以上守则适用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人员,普通公民也需遵守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国家秘密安全。

本文《国家保密法十条守则》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59021.html

相关推荐

新修订保密法自什么起实施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修订是14年来首次重大调整,​​突出党对保密工作的领导​ ​,​​强化科技防护与网络信息管理​ ​,并​​完善定密解密机制​ ​,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党的领导与制度创新​ ​ 修订后的保密法首次明确“坚持中国***对保密工作的领导”,中央保密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全国保密工作

2025-05-18 会计考试

新的保密法5月1日实施

‌2025年5月1日起,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正式实施,此次修订聚焦 ‌三大核心变化‌:一是扩大保密范围至 ‌数字经济领域‌,二是强化 ‌涉外保密管理‌,三是明确 ‌法律责任分级制度‌。新法对个人、企业及国家机关均提出更严格的保密要求。 ‌ ‌数字经济保密新规 ‌ 新增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保密要求,明确企业在处理涉及国家安全的数据时需通过‌安全评估 ‌,跨境传输敏感信息须报备

2025-05-18 会计考试

新保密法于什么时候实施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密法》于2024年5月1日正式施行​ ​。此次修订是保密领域的重要法治升级,​​突出党管保密原则​ ​、​​强化科技防护措施​ ​、​​完善网络信息管理​ ​,并首次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入法律,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提供了更精准的法律保障。 ​​核心修订亮点​ ​ ​​党的领导明确化​ ​:总则新增“坚持中国***对保密工作的领导”

2025-05-18 会计考试

新保密法实施于哪一年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2024年5月1日 正式施行,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则于2024年9月1日 开始实施。 核心亮点 修订背景 :此次修订旨在加强国家秘密的保护,健全保密管理体制机制,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提供法治保障。 实施意义 :新法进一步明确国家秘密的界定和管理要求,强化法律责任,推动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 适用范围 :涵盖政治、经济、国防、外交

2025-05-18 会计考试

新保密法实施细则

新保密法实施细则主要围绕保密工作核心环节进行规范,强化责任落实与技术保障。以下是关键要点: 领导体制与职责分工 中央保密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全国保密工作,地方各级保密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落实。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保密,各级机关、单位实行保密责任制,明确负责人与岗位责任。 定密管理规范 定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绝密级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分别由省部级

2025-05-18 会计考试

法律时效是超过三年就不能起诉吗

并非所有法律时效都超过三年就不能起诉。 法律时效因法律类型和具体案件情况而异。以下是关于法律时效的详细解释: 民法时效 :民法规定了不同案件类型的诉讼时效。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某些案件如身体受到伤害、延付或拒付租金、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等,诉讼时效为一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为四年。 刑法时效 :刑法对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有明确规定

2025-05-18 会计考试

法律的权威源自国家强制力

​​法律的权威本质上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其核心在于通过强制手段保障规则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同时需与公信力结合才能实现持久效力。​ ​ 国家强制力赋予法律不可抗拒的约束性,但单纯依赖强制可能引发抵触,而公信力则能转化为自愿服从,二者共同构成法律权威的基石。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特征​ ​。宗教或道德依赖精神约束,而法律以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为后盾,确保规则强制执行

2025-05-18 会计考试

最高院意见的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意见”属于司法文件,理论上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作为裁判依据直接引用,但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用于裁判说理部分。 1. “意见”的法律属性 “意见”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为统一裁判尺度或解决特定问题而发布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其效力来源于最高法院的权威性,而非法律授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的司法解释才具有法律效力,而“意见”并不属于此类。 2.

2025-05-18 会计考试

法律的效力分为哪三种

法律的效力分为​​对象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 ​三种,分别对应法律对主体的约束范围、地域适用范围以及生效与失效的时间范围。​​对象效力​ ​解决法律对谁有效的问题,​​空间效力​ ​明确法律适用的地理边界,​​时间效力​ ​则规定法律何时生效、何时失效及其溯及力。 ​​对象效力​ ​:指法律对哪些主体具有约束力。各国实践中采用不同原则,如属地主义(以地域为标准)、属人主义(以国籍为标准)

2025-05-18 会计考试

借条超过三年有法律效力吗

有效 借条超过三年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结合诉讼时效和借条本身的合法性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一、核心结论 借条本身具有法律效力,但超过三年的借款纠纷可能因诉讼时效问题导致胜诉权丧失。 二、关键要点分析 诉讼时效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 若借条约定了还款期限,时效从还款日届满之日起计算;若未约定

2025-05-18 会计考试

招标保密协议及保密制度

招标保密协议及保密制度是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这些制度通过明确保密责任、限制信息访问、签订保密协议和采取电子与物理安全措施,有效防止信息泄露,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1. 明确保密责任 招标方和投标方在参与招标投标活动前需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在保密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这包括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信息等关键内容的保护,确保信息仅限于授权人员知悉

2025-05-18 会计考试

保密法心得体会

保密法心得体会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保密法通过立法明确国家秘密保护的核心目标,即保障国家安全与利益。其涵盖立法、宣传教育、技术防护、监督检查等全流程管理,强调保密工作需结合信息化发展,防范窃密风险。 二、提高保密意识是关键 涉密人员需强化纪律观念,克服“信息无密”的侥幸心理。通过学习新修订保密法,明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等原则,从细节入手杜绝泄密隐患。 三

2025-05-18 会计考试

国家保密法第41条规定

保密资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涉及国家秘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需满足以下要求: 保密管理能力 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具备与所从事的涉密业务相适应的保密管理能力,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保密资质要求 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或涉密军事设施建设等涉密业务时,需经过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查批准,并取得 保密资质 。

2025-05-18 会计考试

最新保密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保密试题库及答案是帮助涉密人员掌握保密知识、通过考核的关键资源,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权威、实时更新的保密法规题库,覆盖定密管理、涉密人员职责、信息系统防护等全场景内容,且需符合国家保密局最新标准。​ ​ ​​题库来源与权威性​ ​ 试题库需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密法》及2024年修订版内容编制,包含保密要害部门管理、密级划分、脱密期规定等核心考点,确保与现行法律法规同步。例如

2025-05-18 会计考试

《银行保密法》

​​《银行保密法》是保障金融安全和客户隐私的核心法律制度,其核心在于通过​ ​严格的信息分级管理、合法合规的数据处理流程​​以及​ ​全员参与的保密义务体系​​,构建金融信任基石。​ ​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安全优先与合法合规原则​ ​ 银行必须采用高级加密技术存储和传输数据,例如SSL/TLS协议保护在线交易。所有信息收集需明确告知客户并获得授权,遵循“最小化原则”仅获取必要数据

2025-05-18 会计考试

新保密法十条感悟

新保密法的十条感悟:强化信息安全,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新保密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信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作为公民,我们应深刻理解和遵守新保密法,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以下是关于新保密法的十条感悟: 明确保密责任 :新保密法强调了机关、单位及个人的保密责任,明确了泄密行为的严重后果。这提醒我们,保密工作不仅仅是国家秘密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加强保密教育

2025-05-18 会计考试

新公司法对老公司的规定

新公司法对老公司的规定主要涉及注册资本实缴期限调整、责任范围限制及过渡期安排,具体如下: 一、注册资本实缴期限调整 5年内完成实缴 新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需自公司成立之日起5年内缴足。对于新公司法实施前已成立的公司,若原章程规定的出资期限超过5年,需逐步调整至5年内完成。 缓冲期与过渡安排 部分信息提到老公司可享3年缓冲期加5年实缴期(共8年)

2025-05-18 会计考试

新公司法第47条规定

五年内缴足 新《公司法》第47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期限及责任的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一、出资期限要求 五年内缴足 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需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 五年内 缴足。这一规定将原《公司法》中十年认缴期限缩短至五年,强化了公司资本充实性的要求。 过渡期安排 存量公司过渡期 :2024年7月1日前已登记设立的公司,若出资期限超过五年

2025-05-18 会计考试

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

‌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主要聚焦三大核心变化: ‌ ‌债务重组定义扩展至"合同修改"情形 ‌、‌引入"实质性修改"判断标准 ‌、‌明确重组损益计量方式 ‌。此次修订进一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提升了企业债务风险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核心修订内容解析 ‌债务重组范围扩大 ‌ 新准则将"合同条款修改"纳入债务重组范畴,包括利率调整、期限延长等非现金形式

2025-05-18 会计考试

企业会计准则修订次数

企业会计准则自2006年首次发布以来,经历了多次修订,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需求。截至目前,共修订了10次 ,新增了部分准则,并对现有准则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这些修订不仅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还增强了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为企业决策和投资者判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修订背景与主要内容 2006年:体系建立 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025-05-18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