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按风格和时期可分为三大主流类型:巴洛克的戏剧性、古典主义的理性美、写实主义的自然再现,同时涵盖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的数十种流派。其发展脉络既反映技术革新(如油画材料),也体现社会思潮变迁(如印象派对光学的探索)。以下是核心分类与特点:
-
按历史时期与风格划分
-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达芬奇、拉斐尔为代表,融合科学透视与人文主义,开创写实与理想美的平衡。
- 巴洛克(17世纪):鲁本斯的动态构图与光影对比,强化宗教与权力的宏大叙事。
- 古典主义(17-18世纪):安格尔的严谨素描,追求形式完美与永恒性。
- 印象派(19世纪后期):莫奈的户外写生,颠覆传统色彩观念,捕捉瞬间光效。
- 现代主义(20世纪):毕加索的立体解构与达利的超现实梦境,彻底突破客观再现。
-
按题材与功能划分
- 历史画:最高等级,描绘神话、宗教或重大事件,如大卫的《马拉之死》。
- 肖像画:从贵族定制(委拉斯凯兹)到情感表达(梵高自画像)。
- 风景画:17世纪荷兰确立独立地位,康斯特布尔革新自然主义。
- 静物画:夏尔丹的朴素器物与塞尚的几何结构实验。
-
按技术媒介划分
- 油画:鲁本斯的层次叠加,实现细腻质感与耐久性。
- 水彩:透纳的透明晕染,适合即兴创作。
- 壁画/蛋彩画:中世纪教堂装饰与波提切利的优雅线条。
提示:当代艺术已模糊传统分类,但理解这些基础类型有助于解读博物馆杰作背后的文化密码。尝试对比同一题材(如“圣母像”)在不同流派的演绎,能直观感受艺术史的演变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