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以客观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和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前者忠实再现自然,后者根据画家主观意图自由创作。
西方绘画类型多样,早期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例如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这些流派以再现自然为基础,展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其中,巴洛克流行于17 - 18世纪,风格强烈、夸张、动、浮华;洛克克艺术风格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尊重古希腊、罗马审美原则,构图对称、均衡,技艺纯熟;浪漫主义注重感情宣泄表达,打破古典主义构图常规;现实主义主张忠实表现正常视觉形象,反映生活本质;写实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致力于如实描绘;印象主义则探索光与色瞬间变化。而照相写实主义更是以照片为蓝本,极度精细地呈现对象细节。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如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这类流派不再追求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由画家依据主观意图自由创作。后印象主义强调自我感受、色彩对比与事物内在结构;野兽派以夸张造型、强烈色彩和粗犷线条表达激情;立体主义对事物进行全方位表现,还原则物体为几何形体;未来主义用抽象形式表现运动速度等;抽象主义依靠线条等元素进行无具象抽象组合;达达主义对超现实主义等有一定影响;超现实主义受潜意识学说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幻。
在西方绘画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还有其他细分类型。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占主导,绘画类型包括早期基督教、拜占庭、蛮族及加洛林文艺复兴、罗马式、哥特式绘画等,这些绘画多服务于宗教。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中心,画家们将人文思想与自然描绘结合,不同阶段的画家各具特色。17 - 18世纪,西方绘画有巴洛克、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写实主义、洛可可等多种类型。19世纪,法国绘画占主导,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阶段。20世纪则出现了众多数现代主义流派。西方绘画在传统上,还有历史、肖像、风俗、风景、静物五大类型。历史画以古典历史、神话和圣经为题材,18世纪起也涵盖近期历史主题,不过在20世纪作用下降。肖像画描绘特定人物,包括自画像,在摄影技术发明前是记录外貌的主要方式,不同时期肖像画有不同的特点和内涵。风俗画描绘日常生活场景,17世纪在荷兰迅速发展,19世纪末关注点发生转变。风景画直到17世纪才逐渐成为独立主题,发展过程中受不同时期画家风格和时代背景影响。静物画以无生命物体为主题,在学院派等级中排序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