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特色文化融合了千年诗韵、非遗瑰宝与红色基因,以李白诗歌为灵魂,含弓戏、当涂民歌等非遗为血脉,濮塘革命精神为脊梁,形成“一诗一戏一歌一红”的独特文化标识。
-
诗歌之城,李白文化源远流长
马鞍山是李白终老之地,留存《望天门山》等50余首传世诗作。自1989年起连续举办李白诗歌节,吸引全球诗人吟诵,被誉为“中国诗歌之城”。古诗文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课本上的马鞍山》收录《陋室铭》等经典,让文化传承润物无声。 -
非遗瑰宝,活态传承历久弥新
含弓戏起源于清代,以二胡伴奏为特色,被誉为“比京剧更古老的剧种”;当涂民歌传唱六朝,代表作《打麦歌》展现农耕文明;霍里皮老虎融合河南逃荒艺术与本地舞狮,惊险动作演绎民俗生命力;采石“跳和合”双人舞象征和谐,列入省级非遗。 -
红色热土,革命精神永续传承
濮塘抗日根据地、西梁山“渡江战役第一枪”遗址承载红色记忆,每年清明、建党节数万人瞻仰烈士陵园。马钢“江南一枝花”精神象征工业文明,以“敬人精业”核心价值观铸就城市中坚力量。 -
生态与人文共生的现代典范
凌家滩遗址将中华文明史前推千年,获誉“远古文明曙光”。城市以“聚山纳川”精神打造“九山环一湖”的园林景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现诗歌节庆、非遗展演、红色教育、生态旅游多维融合。
提示: 探访马鞍山可循“诗仙足迹—非遗工坊—红色遗址—凌家滩考古”主线,感受文化厚度与时代活力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