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的由来与历史可归纳如下:
一、名称由来
-
传说起源
楚汉战争时期,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后,其坐骑乌骓马因思念主人自戕,马鞍落地化为山,故得名“马鞍山”。这一传说最早见于明代《太平府志》,但更早的文献如《逸周书》(战国时期)已提及该地名为“马鞍山”。
-
地理特征佐证
部分说法认为,因当地存在形似马鞍的山脉而得名,但权威性较高的资料更强调历史传说与文献记载的关联。
二、历史沿革
-
远古时期
西周时期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归属越国、楚国,秦至西晋为丹阳县(今当涂县)。
-
行政区划变迁
-
东晋咸和四年(329年)置当涂县,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
-
隋开皇九年(589年)当涂县徙治姑孰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改为太平府。
-
1956年正式设立马鞍山市,1983年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归马鞍山市。
-
三、文化特色
-
历史遗迹
马鞍山华阳洞褒禅山因传说与楚汉历史相关,成为著名景点。
-
民俗与文学
当涂民歌是皖东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文化,马鞍山因历史故事成为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
四、现代发展
-
城市精神
马鞍山以“聚山纳川、一马当先”为精神内核,是安徽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工业以钢铁产业闻名。
-
地理位置
位于安徽东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长江经济带的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