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发展可概括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古代文明起源(新石器时代-秦汉)
-
古人类遗址 :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遗址,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中心地带。
-
行政区划沿革 :西周属吴国,春秋战国分属越国、楚国,秦代归丹阳县(今当涂县丹阳镇)。
二、建制沿革与历史名人
-
建制发展 :1956年首次以“马鞍山”命名的行政建制(马鞍山镇)诞生。
-
历史名人 :陶谦、周兴嗣、陶安、夏炘等,文化成就涵盖文学、政治、科技等领域。
三、文化名城底蕴
-
文学成就 :李白《望天门山》、周兴嗣《千字文》、刘禹锡《陋室铭》等名篇诞生于此。
-
城市精神 :以“聚山纳川、一马当先”为核心,兼具国家卫生城、园林城市等称号。
四、近现代发展
-
工业崛起 :20世纪50年代建市后,依托铁矿资源发展工业,形成以马钢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
交通枢纽 :1935年江南铁路马鞍山站通车,成为区域交通重要节点。
五、传说与地理特征
-
名称由来 :源于楚汉时期乌骓马自刎的传说,最早记载见于明代《太平府志》。
-
地理优势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与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