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诚信的名言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史书,蕴含丰富的诚信智慧,其名言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核心观点可提炼为:‌① "失信不立"强调诚信是立身之本;② "言而有信"规范人际交往准则;③ "盟誓文化"体现古代契约精神‌。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仍有深刻启示。

  1. "失信不立"的生存哲学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记载"失信不立",直指诚信是个人与国家存续的基础。春秋时期诸侯会盟频繁,齐桓公"葵丘之盟"便以"毋易树子"等条款树立盟主公信力,印证失去诚信将导致政治孤立。

  2. "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标准
    《左传·哀公十四年》通过子产执政案例,展现"言而有信"的治理智慧。子产"不毁乡校"的承诺,体现执政者言行一致才能赢得民心,这一原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

  3. "歃血为盟"的仪式化诚信
    书中记载的"坎血加书"仪式(如僖公九年葵丘之盟),通过庄严仪式强化契约精神。这种将道德约束可视化的做法,与当代电子合同、信用评级等制度具有相似逻辑内核。

  4. "惩恶劝善"的诚信奖惩机制
    《左传》多次批判"食言而肥"行为(如文公四年楚人灭江),同时褒扬季札"挂剑"守诺(襄公二十九年),形成鲜明的道德评判体系,启示现代信用社会需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保障。

这些穿越两千年的诚信箴言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商业合作,唯有以《左传》"信,国之宝也"(僖公二十五年)的态度践行承诺,才能在数字化时代构筑更稳固的信任关系。

本文《《左传》诚信的名言》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78097.html

相关推荐

左传经典语录100个

​​《左传》经典语录100条浓缩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学,核心价值在于​ ​“以史为鉴”的实用思想​​、​ ​礼制仁德的伦理主张​​以及​ ​辩证思维的军事策略​​。这些语录不仅是文言精华,更对现代管理、人际交往有深刻启示。​ ​ ​​政治智慧​ ​:如“多行不义必自毙”强调权谋的边界,“居安思危”体现危机意识,适用于现代企业战略。 ​​道德准则​ ​:“俭,德之共也;侈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10句名言二年级下册

以下是《左传》中适合二年级下册学生的10句名言,结合其教育意义和语言简洁性进行整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 指长期作恶最终自招灭亡,如《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为政失德引发内乱。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强调知错能改的重要性,如《左传·宣公二年》中晋文公反思自身过错。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说明勤劳是民生之本,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描述百姓通过耕种保障生活。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关于作弊的名言

​​《左传 》关于作弊的核心观点是:不义之举终将自毁,诚信是立身之本。​ ​书中强调“多行不义必自毙”“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等警示,直指作弊的本质是短视与虚伪,而“信,国之宝也”则从正面肯定了诚信的价值。 ​​不义行为的必然结局​ ​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左传》最著名的论断之一,指出作弊等不义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招致自我毁灭。这与“祸福无门,唯人所召”相呼应,强调人的选择决定后果。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的一句话是什么

《左传》中许多经典句子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下为部分经典名句及其内涵: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 释义:多干坏事的人终将自取灭亡,揭示了因果报应的道理。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 释义:人都会犯错,但能改正错误就是最大的善行,强调了知错能改的重要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 释义: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诗句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的经典史书,其诗句以‌凝练的叙事性 ‌、‌深刻的道德观 ‌和‌生动的战争描写 ‌著称,不仅是历史实录,更是文学瑰宝。以下是其诗句的三大核心特点: ‌叙事与议论结合 ‌ 诗句常通过简洁对话(如"多行不义必自毙")推动事件发展,同时暗含褒贬,体现"春秋笔法"的微言大义。 ‌道德教化功能 ‌ 如"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直接阐述儒家伦理,成为后世修身格言,凸显劝诫价值。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好词好句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其语言精炼且富含哲理,以下为精选好词好句及出处: 一、核心经典名句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 含义:长期作恶终将自取灭亡,警示统治者以道义治国。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 含义:人皆有错,能改则善,体现宽容与自省的智慧。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含义:诚信是立国之本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名言名句讲信用的句子

​​《左传》中关于“信用”的名言强调诚信是立身之本,核心观点包括:​ ​“失信不立”揭示信用是生存根基;“言而有信”体现言行一致的道德准则;“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说明诚信能带来长远利益。 春秋时期,​​“失信不立”​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指出人若无信用则无法立足社会,强调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规则。​​“言而有信”​ ​(《左传·昭公八年》)要求承诺必须兑现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经典名言100句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以下是《左传》中的经典名言100句,涵盖了政治、军事、道德等多个方面。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形容坏事做多了,终将自食其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表示人都会犯错误,不必过于苛求。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强调在安逸的环境中要考虑到危险,有准备才能避免祸患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名言名句不能坏事

《左传》中与“不能坏事”相关的核心名言可归纳为以下四句,均出自权威典籍且被多次引用: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恶行积累终将自食恶果,强调道德底线不可逾越。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人皆有错,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改正,体现宽容与自我完善的智慧。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左传·闵公二年》:自省优于指责他人,是化解矛盾、保全自身的处世原则。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名言名句人谁无过下一句

​​“人谁无过”的下一句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 这句名言的核心在于​​承认错误的普遍性​ ​,并强调​​改正错误的价值​ ​——它是儒家思想中“修身”的重要体现,也是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的基石。 ​​原文背景与哲理​ ​ 该句出自晋国大臣士季劝谏暴君晋灵公的典故。士季以“人谁无过”开篇,指出犯错是人性常态,但紧接着用“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点明关键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经典句子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史书,蕴含大量哲理名言,其经典句子以 ‌"多行不义必自毙"‌"居安思危"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代表,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这些句子语言精练,思想深刻,既是历史智慧的结晶,也对现代生活有指导意义。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指作恶多端终将自取灭亡。郑庄公借此讽刺共叔段叛乱的下场,体现因果报应的朴素哲理。现代常用于警示违背道德与法律的行为。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名句摘抄

《左传》名句摘抄如下,结合权威来源整理: 修身与处世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强调自我修养优先,避免指责他人以减少灾祸。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承认错误并改正才是至善。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体现民族与血缘关系的区分。 道德与治国 多行不义必自毙 :警示作恶终将自食恶果。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提出“三不朽”标准。 人生哲理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10句名言

​​《左传 》10句名言凝聚千年智慧,从治国理政到修身齐家,句句振聋发聩。​ ​ 这部春秋时期的经典史书,以精炼语言揭示人性本质与社会规律,如“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因果警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至今仍是处世圭臬。 ​​“多行不义,必自毙”​ ​:强调恶行终将自食其果,警示世人恪守道德底线。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宽容改过之人的胸襟,体现儒家教化精神。 ​​“居安思危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名言名句诚信二年级

​​《左传》中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如“​ ​失信不立​​”“​ ​言而有信​​”等,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强调诚信是立身之本,尤其适合二年级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 ​​失信不立​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意为不守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通过故事化讲解(如“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帮助孩子明白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言而有信​ ​:强调说话算话的品质。可结合生活场景(如按时归还文具

2025-05-19 资格考试

《资治通鉴》里的50句名言

《资治通鉴》中的50句名言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内容,结合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用人与德才关系 才德兼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行高于才学,是成大事的根本。 用人原则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任贤使能,奸计立矣; 开直言,广视听,理之萌也。 二、治国理政智慧 以民为本 民众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与民共享成果,而非独断决策。 法治与简约 法忌烦苛,治贵清约;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025-05-19 资格考试

《左传》中关于诚信的名言

《左传》中关于诚信的名言有:“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人生智慧。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左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强调。 1. 诚信为立国之本 《左传》中提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这句话强调了诚信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指出诚信是立国之本,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不讲信用,那么人民将无所适从

2025-05-19 资格考试

客车汛期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汛期客车安全行车需重点注意: ‌ 1️⃣ ‌提前检查车辆 ‌:确保制动、灯光、雨刮器正常,轮胎花纹深度达标; 2️⃣ ‌控制车速车距 ‌:雨天路面湿滑,时速建议降低20%,保持安全距离; 3️⃣ ‌避免涉水行驶 ‌:水深超30厘米时严禁强行通过,熄火后勿重启; 4️⃣ ‌警惕地质灾害 ‌:山区行车注意观察山体,遇塌方立即撤离; 5️⃣ ‌应急准备充分 ‌:随车配备破窗器、救生衣,全员系好安全带

2025-05-19 资格考试

汛期安全行车培训

​​汛期安全行车培训的核心目标是提升驾驶员在暴雨、积水等极端天气下的应急能力,通过科学驾驶技巧和风险预判训练,显著降低事故率。​ ​关键亮点包括:​​积水通过标准​ ​(水深不超过车轮三分之二)、​​侧滑纠正原则​ ​(后轮同向/前轮反向)、​​视线管理​ ​(空调除雾优先于手动擦拭)以及​​紧急逃生预案​ ​(破窗时机与安全带解锁顺序)。 ​​积水路段操作规范​ ​

2025-05-19 资格考试

动火作业前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动火作业前的安全措施需从审批、环境、设备、人员培训及应急准备五个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一、审批与许可管理 办理工作票 :需获得动火工作票,明确作业地点、时间、范围及安全措施。 审批与监护 :一级动火需由专职消防人员监护,确保作业符合安全规范。 二、环境与区域管理 清理易燃物 :动火区域10米内清除油污、化学品等易燃物,设置警示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隔离危险源 :与动火点相连的管线

2025-05-19 资格考试

动火作业安全防控措施

​​动火作业安全防控的核心是“预防为主、综合管控”,关键措施包括作业审批、环境检测、防护装备、人员培训及应急预案,缺一不可。​ ​ 动火作业前必须严格审批流程,明确作业范围、时间和责任人,确保符合安全规范。未经许可禁止作业,审批单需现场留存备查。作业区域需彻底清除易燃物,隔离可燃材料,保持安全距离。使用防火毯、挡火板等物理隔离手段,防止火花飞溅。 气体检测是动火安全的前提

2025-05-19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