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这首古诗背景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生动描绘了宋代春节的民俗场景,隐含了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抱负。‌ ‌①创作于王安石推行新政时期;‌ ‌②以春节习俗隐喻除旧布新;‌ ‌③反映宋代火药、桃符等年俗;‌ ‌④“总把新桃换旧符”成为千古名句。

  1. 创作背景与政治寓意
    该诗写于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期间,正值“熙宁变法”初期。诗中“爆竹”“屠苏”“桃符”等意象,表面写春节辞旧迎新,实则暗喻变法改革——用新政(新桃)替代旧制(旧符),体现作者破除陈规的决心。

  2. 宋代春节民俗实录
    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记录了火药发明后宋人燃放爆竹的习俗;“春风送暖入屠苏”反映古人元旦饮屠苏酒避疫的传统;“千门万户曈曈日”则生动刻画了新春朝阳普照的喜庆景象,具有重要的民俗史料价值。

  3. 诗句的哲学延伸
    “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对年俗的写实,也升华出事物迭代发展的规律。后世常借此句比喻社会变革或观念更新,赋予其超越时代的哲理意义。

这首诗以节日为载体,将个人政治理想与民间文化巧妙融合,成为解读北宋社会变革与春节文化的重要窗口。读者可结合王安石生平及宋代历史,更深入体会其双重内涵。

本文《元日这首古诗背景》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82644.html

相关推荐

元日的背景描写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于变法初期(1069年)创作的七言绝句,以新年元日的民俗盛况为背景,生动描绘了爆竹迎春、屠苏酒暖、桃符换新的节日场景,同时暗含作者对变法革新的坚定信念与乐观期许。​ ​ ​​历史背景​ ​:王安石时任参知政事,正值推行“熙宁变法”的关键时期。诗中“新桃换旧符”的意象,既是对民间除旧布新习俗的写实,也隐喻其废除旧制、推行新政的政治抱负。 ​​民俗场景​ ​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的背景是什么

《元日》的背景主要与王安石变法相关,具体可归纳如下: 创作时间与身份 该诗创作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王安石时任参知政事,是变法初期的重要人物。 变法背景与核心目标 北宋面临积贫积弱问题,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核心,旨在解决财政危机、提升军队素质和官僚效率。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等句,既描绘春节习俗,又隐喻革旧迎新的决心。 诗中寓意与象征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古诗背景及赏析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生动描绘了古代春节除旧迎新的热闹场景,同时暗含作者推行新政的革新理想。​ ​诗中“爆竹”“屠苏”“新桃换旧符”等典型意象,既展现了浓郁的年俗风情,又隐喻破旧立新的政治抱负,语言明快,意境深远,成为传诵千年的春节诗经典。 ​​创作背景与政治隐喻​ ​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任宰相推行变法之际(1068年),借春节万象更新的景象,抒发对改革的坚定信念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字说文解字

“元”字,作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其字形和字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演变。它起源于商代甲骨文,最初是一个侧立的人形,头部特别突出,象征“人头”。《说文解字》中解释“元”为“始也”,代表开始、第一或首要的意思,例如“元旦”“元帅”等词语中的“元”都体现了这一含义。 1. 字形演变 “元”字的字形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在甲骨文中,字形像一个人形,头部用圆点或短横突出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古诗背景介绍

王安石新年颂,改革宣言 《元日》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宋代春节的民俗活动,并隐含其政治理想。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介绍: 一、创作背景 时间与作者 该诗作于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期间(1072年),正值其推行新法(熙宁变法)的初期。 历史环境 北宋中期面临政治腐败、经济困境(如“三冗”问题)和外部威胁(辽、西夏侵扰),王安石通过变法图强,力图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衰弱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写作背景

​​《元日》的写作背景与北宋变法革新紧密相关,王安石借新年万象更新的景象,隐喻其推行新政的决心与期待​ ​。全诗通过爆竹、屠苏酒、新桃符等春节典型意象,既描绘了民间欢庆场景,又暗含除旧布新的政治抱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革新的乐观信念。 ​​历史背景与政治契机​ ​ 北宋中期面临朝政腐败、财政危机和边疆威胁,1068年宋神宗破格启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元日》创作于王安石初任参知政事之际,正值新年伊始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字有几种写法

‌“元”字主要有5种常见写法: ‌ 包括‌现代简体楷书“元” ‌(最常用)、‌繁体楷书“元” ‌(港澳台地区使用)、‌小篆“元” ‌(古文字形圆润)、‌大篆“元” ‌(更古老的象形痕迹)以及‌甲骨文“元” ‌(最早的人头象形写法)。不同写法反映了汉字演变的历程与文化内涵。 分点详述 ‌现代简体楷书“元” ‌ 笔画简洁,由“二”和“儿”组成,是大陆标准用字,强调书写效率。 ‌繁体楷书“元” ‌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字的解释

​​“元”是汉语中一个内涵丰富的字,本义指“人头”,后引申为“开始、首要、根本”等含义,既是时间与空间的开端象征,也承载着哲学、政治、文化等多重意义。​ ​ 其字形演变从甲骨文突出头部的侧立人形,到现代简化的“二”与“儿”组合,始终保留着“初始”与“至高”的核心概念。 ​​字形与字源​ ​ “元”的甲骨文像侧立人形强调头部,本义为“头”,后引申为“首位”或“开端”。金文中与“兀”同源,隶变后分化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岁字的来历和演变30字

​​“岁”字源于商代甲骨文,最初象征斧钺或酷刑,后演变为木星纪年符号,最终定型为表示时间与年龄的汉字,浓缩了天文、祭祀与文字演变的智慧。​ ​ ​​斧钺与血腥起源​ ​ 甲骨文的“岁”像斧钺砍足之形,本义可能与酷刑或收割工具相关。商周时期,斧钺象征权力,用于祭祀或处刑,赋予“岁”威严与时间更迭的隐喻。 ​​木星纪年的天文纽带​ ​ 古人观测木星(岁星)12年绕天一周,将其轨道分为十二次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字的字形演变

“元”字的字形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汉字结构的发展,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从几个关键阶段进行分点阐述: 1. 甲骨文时期:头部象形 在甲骨文阶段,“元”字的上部是一个“一”形,下部为“兀”,整体像是一个从侧面看的人形,头部特别突出。这一构形强调“头”的象形意义,与“天”字构形相似,只是“天”字为正面而立的人形,而“元”字为侧面。这表明“元”的本义与“头”相关,引申出首要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古诗背后的故事和背景

《元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背后的故事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创作背景 政治改革时期 该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宰相)期间,正值其推行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关键阶段。变法旨在解决北宋积弊,包括财政危机、军事薄弱等问题,王安石通过诗歌表达改革决心。 新年象征与改革寓意 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以春节除旧迎新的传统习俗,隐喻变法革新的决心。例如“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描绘民间迎新仪式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朗诵背景

元日朗诵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王安石创作的经典诗歌《元日》。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新年热闹的景象,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使其成为元旦朗诵的重要选择。 1. 历史背景 《元日》创作于王安石担任东京知府期间,当时北宋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王安石希望通过变法改革解决财政、军事等问题,而元旦作为新年伊始,象征着新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以元旦为背景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背景介绍简短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推行变法初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春节除旧迎新的热闹场景,隐喻其革新政治的理想。​ ​诗中“爆竹”“屠苏”“新桃换旧符”等意象,既展现了宋代年俗的生动画面,又寄托了作者对国家焕然一新的期望,成为兼具民俗价值与政治寓意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紧扣变法契机​ ​:此诗写于熙宁元年(1068年)或二年(1069年),王安石初任参知政事,正大力推行青苗法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创作背景简介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创作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历史背景 变法时期 诗作创作于王安石初拜相(1069年)后推行变法期间。宋神宗继位后,为解决政治、经济危机及辽、西夏侵扰,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如青苗法、免役法等),旨在富国强兵。 元旦改革 王安石在东京知府期间,对元旦习俗进行改革,提倡隆重庆祝活动,包括祭祀、游玩等,诗中“元日”即指这一改革后的新年。 二、创作契机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创作背景20字

‌《元日》创作背景可概括为20字:北宋王安石变法初期,新春抒怀,寄托政治理想之作。 ‌ ‌时代背景 ‌: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法,力图改革积弊,诗中“总把新桃换旧符”暗喻除旧布新的决心。 ‌个人境遇 ‌:王安石时任宰相,借新年景象表达对变法成功的期待,“爆竹声中一岁除”展现乐观昂扬的革新姿态。 ‌文化意象 ‌:沿用传统春节元素(桃符、屠苏酒),赋予其政治隐喻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古诗背景资料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生动描绘了春节除旧迎新的热闹景象,同时暗含作者推行变法的政治抱负。​ ​诗中“爆竹”“屠苏”“新桃换旧符”等意象,既展现了宋代春节习俗,又隐喻破旧立新的改革精神,成为兼具民俗价值与思想深度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与政治寓意​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的1068年新年。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他借新年万象更新的景象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推行变法初期创作的七言绝句,通过描绘新年万象更新的景象,隐喻其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的决心与乐观。​ ​全诗以爆竹、屠苏酒、新桃符等春节习俗为载体,既展现了民间欢庆氛围,又暗含对变法前景的坚定信念。 ​​变法背景下的创作契机​ ​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初任参知政事并主持变法。当时北宋积贫积弱,他力主改革以富国强兵。新年伊始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国庆节放一天假违法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国庆节仅放一天假通常属于违法行为,但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以下是具体分析: 法定节假日天数 国庆节法定放假天数为 3天 (10月1日、2日、3日),这是国家明确规定的标准。 违法情形与后果 若用人单位未按照3天标准放假,且未支付加班工资或安排调休,属于违反劳动法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支付300%工资报酬。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元日古诗创作背景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时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一、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摆脱北宋王朝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在文学上,他擅长以诗歌抒发政治抱负,语言简练而寓意深刻。 二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私企国庆不放假违法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私人企业国庆节不放假原则上属于违法行为,但存在合法例外情形。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本违法情形 法定节假日义务 国庆节(10月1日-3日)属于全体公民法定节假日,企业应依法安排休假。若未安排且未支付加班工资或补休,违反《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加班工资支付标准 若因生产经营需要安排加班,需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报酬(即3倍工资)

2025-05-19 建筑工程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