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基础标准是国家强制执行的综合性技术法规,核心包含污染物限量、添加剂规范、特定人群营养要求等8大类内容,旨在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管控健康风险。截至2024年,我国已构建1420项现行标准,形成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规范、检验方法四大体系协同保障的严密网络。
- 通用标准是基石,覆盖各类食品的共性安全指标,如致病菌、重金属、农药残留的限量(如GB 2762污染物限量),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则(GB 2760)和标签标识要求。这类标准确保基础安全线统一且可执行。
- 产品标准针对特定食品细化风险管控,例如婴幼儿配方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等。产品标准在通用标准基础上,补充产品特有的安全技术要求。
- 生产经营规范从过程管控入手,规定企业卫生条件、人员管理、追溯召回等环节的操作标准(如GB 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确保生产环境与流程合规。
- 检验方法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明确微生物检测、理化分析等操作流程(如GB 4789微生物检验方法),确保风险监测结果准确可比。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通过“基础通用+专项细化+过程管控+验证手段”的多维设计,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无缝监管。消费者可通过查看产品标签是否符合GB标准、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抽检信息等方式,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