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递延所得税本身不直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与递延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处理会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具体说明如下:
-
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性质
递延所得税是由于会计与税法在确认收入、费用等方面的时间差异产生的,属于损益类科目(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并非独立税种。
-
递延收益的税务处理
- 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递延收益在会计上确认为负债,但税法通常不认可其递延性,因此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多数情况下,递延收益在实现(即计入当期损益)时确认纳税义务,而非在初始确认时。
-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费用的影响
- 资产转回时 :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相关费用发生期间转回,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费用。 - 负债转回时 :递延所得税负债在盈利期间转回,增加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提高企业所得税费用。
-
特殊情况说明
部分财政性资金(如符合特定条件的政府补助)可能被税法列为不征税收入,需结合具体政策判断。
总结 :递延所得税通过影响应纳税所得额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其本身不单独缴税。企业需根据税法规定处理递延收益的纳税义务,并合理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转回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