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小学生公用经费标准为每生每年720元至1000元,具体金额因地区政策、学校类型(如寄宿制、农村小规模学校)及特殊补助(如取暖费、残疾生专项)而浮动。关键亮点包括:基准定额普遍上调、寄宿生补助提高至300-400元/年、不足100人学校按100人核拨经费,且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
-
基准定额与地区差异
多数省份执行小学每生每年720元的国家标准(如安徽),但经济较发达地区如福建福清市已提至800元,革命老区村校额外增加20元。城市与农村分担比例不同,中央财政对西部及贫困地区倾斜更高。 -
特殊补助政策
寄宿制学校每年每生额外补助300-400元,用于宿舍、食堂运维;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6000-10000元/年拨付;北方地区另享25元/年取暖费。小规模学校(不足100人)按100人核定经费,保障基础运转。 -
经费使用范围与监管
公用经费严格用于教学业务、设备维护、教师培训等,禁止人员工资或基建支出。学校需按月公示开支,接受监督,确保资金精准用于学生需求。
提示:家长可通过地方政府官网查询本地细则,或向学校财务部门了解具体拨付情况。经费标准动态调整,建议关注每年春季学期的政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