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收取3000元补课费却未提供补课服务属于违法行为,核心违法点包括:未履行合同义务、可能构成欺诈、违反教育监管规定。家长可通过法律途径要求退费并索赔,具体处理需结合中介资质、合同条款及证据完整性综合判断。
-
合同违约与法律责任
若中介与家长签订合法补课合同但未履约,依据《合同法》需退还费用并承担违约责任。例如,法院通常判决中介全额退费,若存在恶意违约还可能追加赔偿。口头约定或无书面合同的情况,需通过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补充证据链。 -
欺诈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中介若虚假宣传或故意隐瞒无补课能力的事实,可能构成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家长可主张退一赔三;若涉及金额较大(如3000元),还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中介将面临罚款甚至吊销执照。 -
教育监管与资质问题
无办学资质的中介开展补课业务属非法经营,教育部门可责令关停并没收违法所得。即使有资质,未实际提供服务仍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减负的规定,可能被双重处罚。 -
**路径与证据收集
优先协商退费,失败后可向消协、教育局或12315投诉;诉讼需准备合同、付款记录、沟通记录等。在职教师参与的中介补课可直接向学校或教育局实名举报。
总结:此类行为违法性明确,家长应果断**。注意保留证据并优先选择正规投诉渠道,避免私下纠纷扩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