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人干活不给工资怎么办? 核心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劳动监察投诉、申请仲裁或支付令、起诉**,同时需注意保留证据、把握时效、避免过激行为。以下是具体应对方案:
-
优先协商解决
主动与雇主沟通,明确工资支付要求。若对方拖延,可邀请第三方(如工会、调解组织)介入协调,达成书面协议。协商成本低且能快速化解矛盾,但需注意保留沟通记录作为后续**依据。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携带劳动合同、工作记录等证据,向用工所在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监察部门将责令雇主限期支付,逾期不履行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此方式适用于事实明确的欠薪案件,处理周期相对较短。 -
申请劳动仲裁或支付令
仲裁是诉讼前置程序,需在欠薪发生1年内提交申请(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时效限制)。若欠薪金额明确,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强制要求雇主付款。仲裁裁决或支付令生效后,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起诉或刑事追责
对仲裁结果不服可15日内起诉;若雇主恶意转移财产、逃匿,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最高面临7年有期徒刑。诉讼阶段需提供完整证据链,如工资约定凭证、欠条、考勤记录等。 -
关键注意事项
- 证据收集:保存劳动合同、聊天记录、工资转账记录等,劳务关系需额外提供完工结算单。
- 时效把握:仲裁申请需在离职1年内提出,监察投诉时限为欠薪发生2年内。
- 合法**:避免堵门、暴力讨薪等行为,否则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遇到欠薪问题应冷静处理,依法选择最适合的**路径。若经济困难,可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免费律师协助,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