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饮食讲究“清热解暑、健脾养心”,推荐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时令面食(如夏至面)、滋阴食材(如鸭肉、冬瓜),同时避免过度贪凉,以顺应阳气旺盛、阴气初生的节气特点。
-
苦味当令,清热解暑
夏至后高温潮湿,易引发心火旺盛、食欲不振。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热燥湿,如苦瓜、苦菊、莲子等可凉拌或煮汤,搭配芹菜、百合等增强清心效果。但脾胃虚寒者需控制苦瓜摄入量,避免伤胃。 -
新麦登场,尝鲜养心
“冬至饺子夏至面”是北方传统,新麦制成的面条象征丰收,热面佐蒜泥、陈醋可祛湿,凉面搭配芝麻酱、黄瓜丝则开胃消暑。南方部分地区则用麦仁煮粥,或制作馄饨、夏至饼,寓意安康团圆。 -
滋阴食材,平衡阳气
鸭肉性凉,适合夏至炖汤(如冬瓜鸭汤),搭配茯苓、薏米增强健脾利湿功效;紫菜、银耳等滋阴食材可煮羹汤,缓解暑热耗阴。酸梅汤、绿豆汤等饮品宜常温饮用,冰镇易伤脾阳。 -
地域食俗,祛暑有方
广东人夏至食荔枝、狗肉(需搭配凉茶降火),湖南吃“夏至蛋”强身,江浙地区则偏好荷叶茯苓粥、凉拌莴笋等清淡菜肴。徐州“伏羊节”喝羊肉汤发汗,但湿热体质者需谨慎。
小贴士:夏至饮食需结合体质调整,避免生冷过度,午餐可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豆制品)维持精力,饭后适当按揉极泉穴、神门穴以安神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