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如下,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整理:
-
主体不适格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独立签订的合同无效。
-
虚假意思表示
双方以虚假意思订立合同,如虚构交易逃避债务、伪造合同转移资产等,或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合同无效。
-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涉及违法交易(如买卖毒品、无资质承揽工程)或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如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房产销售)的合同无效,但该规定不导致合同无效的除外。
-
违背公序良俗
包含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如赌博、包养协议)或违反社会道德准则的合同无效。
-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
行为人与相对人通过虚假合同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等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
法律后果 :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双方应返还财产;过错方需赔偿损失。若合同部分履行且不违法,可参照有效合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