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职称评定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其评定方式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一、初级、中级经济师职称评定
-
以考代评方式
初级、中级经济师职称采用全国统一考试与单位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考生需通过《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科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单位直接评聘为初级或中级经济师职称。
-
考试要求
-
考试内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实务操作。
-
考试周期为每年11月,成绩有效期为2年,需在连续两年内通过考试方可取得证书。
-
二、高级经济师职称评定
-
考评结合方式
需先通过全国统一的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进入评审阶段。部分地区可能要求结合工作业绩、论文发表、同行评议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
评审要求
-
考试部分 :通过《高级经济实务》一科考试(部分省市可能增加其他科目)。
-
评审部分 :提交中级职称证书、近3年工作业绩材料、1篇省级以上论文等,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同行评议和综合评审。
-
通过率 :整体通过率约为45%,竞争较为激烈。
-
三、副高级经济师职称评定
-
考试与评审结合
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含《高级经济实务》)及所在单位组织的评审。评审内容除考试成绩外,还包括工作业绩、论文、项目经验等。
四、注意事项
-
地区差异 :具体评审条件和流程可能因地区政策不同存在差异,建议以当地人事部门发布的最新文件为准。
-
职业发展 :职称与薪资、晋升空间挂钩,高级职称退休后待遇更优。
以上信息综合了全国统一考试与地方评审要求,考生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备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