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社保是指个人通过虚构劳动关系,将社保关系挂靠在无实际劳动关系的单位名下,以享受社保待遇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虚构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
法律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通过虚构劳动关系、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将被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并处以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社保权益无法保障
由于挂靠的社保关系不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参保人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这意味着挂靠社保并不能提供实际的社保保障,反而可能导致参保人在需要社保待遇时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
虚构劳动关系的风险
虚构劳动关系不仅违法,还可能导致参保人在申领社保待遇时被拒绝,甚至被纳入社会保险严重失信人名单。这不仅影响参保人的社保权益,还可能对其个人信用产生严重影响。
财产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财产损失风险
挂靠社保需要支付高额的服务费,且挂靠公司可能卷款跑路,导致个人财产损失。如果挂靠公司提供的缴费凭证是虚假的,个人将无法追回已缴纳的社保费用。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社保“挂靠”需提供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等真实信息,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其他类型的诈骗行为,进一步增加参保人的风险。
法律责任和处罚
行政处罚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刑事责任
如果挂靠社保涉及诈骗行为,数额较大,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法参保途径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以个人身份申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由个人承担,可以在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还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方式按年、按档次缴纳,缴费档次按照当地人社部门公布数额为准。
挂靠社保存在虚构劳动关系、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以及法律责任等多重法律风险。建议个人通过合法途径参保,如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保障自身权益并避免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