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挂靠是指个人通过虚构劳动关系或非正规途径将社保关系挂靠在某个企业或单位名下参保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存在诸多风险和危害。以下将详细探讨社保挂靠的法律责任及其相关风险。
社保挂靠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的认定
-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及《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通过虚构个人信息、劳动关系,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用他人可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虚构社会保险参保条件、违规补缴,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 具体处罚: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通过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犯罪,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
- 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与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主张经济补偿。对于社保挂靠代缴,个别地区的劳动仲裁机构也视为用人单位未帮劳动者缴纳社保,需要承担经济补偿。
- 社保待遇拒绝支付:一旦社保挂靠的效力被否定,员工无法正常申领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如被认定为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则需补缴社保费用,并承担工伤责任中用人单位自行承担部分以及工伤基金承担部分。
行政责任
- 补缴社保:用人单位在所在地为劳动者补缴社会保险费的法律风险。社保挂靠导致用人单位并未在其所在地为员工依法缴纳社保,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仲裁机构可能责令用人单位在所在地补缴社保。
- 行政处罚:社保挂靠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虚构劳动关系,提供虚假劳动合同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社保待遇,目前对此有明确的行政处罚规定。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违规补缴社保的行为将被处以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刑事责任风险
社保挂靠除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外,情节严重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诈骗罪,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社保挂靠的非法性和风险
个人权益无法保障
由于与挂靠公司不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所缴纳的社保基数等信息可能是虚构的,影响个人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待遇申领。
财产安全风险
不法公司可能以社保“代缴”“挂靠”为幌子进行诈骗,出具虚假缴费凭证,最终卷款跑路,导致个人财产损失。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社保“代缴”“挂靠”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网络诈骗等安全隐患。
影响个人征信及面临联合惩戒
违规参加社会保险的行为将可能被列入社会保险严重失信人名单,受到多部门的联合惩戒。
合法参保的途径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以个人身份申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具体参保方法包括线上和线下办理,缴费基数和费率按各市政策执行。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灵活就业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减轻个人缴费负担。
社保挂靠不仅违法,还存在诸多风险和危害,包括个人权益无法保障、财产安全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以及影响个人征信等。建议个人通过合法途径参保,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以保障自身权益和避免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