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社保的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法律风险与行政处罚
-
罚款与资格取消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社保待遇的,社保部门将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并处以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若情节严重,可能被取消社保资格,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待遇。
-
刑事责任
若涉及伪造证明文件、诈骗等犯罪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牢狱之灾。
二、经济损失与权益受损
-
个人缴费损失
挂靠期间需自行承担全部社保费用(含单位应缴部分)及“挂靠费”,但无法享受社保待遇。若挂靠单位跑路或被查处,个人缴纳的费用可能无法追回。
-
医疗费用等自费
工伤认定、医疗费用报销等将无法通过社保渠道获得保障,所有损失需自行承担。
-
养老金待遇受损
若挂靠单位断缴或注销,养老金缴费年限可能中断,退休后待遇降低;即使补缴,难度也较大。
三、信用与生活影响
-
征信受损
虚构劳动关系或提供虚假材料的行为会被记入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影响个人征信,可能被列入社保严重失信人名单,导致**、子女入学等受阻。
-
联合惩戒
除社保部门处罚外,还可能面临金融、出行等多部门联合惩戒。
四、其他法律后果
-
合同无效
劳动者若同意单位挂靠参保,该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可主张经济补偿金。
-
第三方责任
若涉及第三方(如银行、医疗机构)的信息泄露,可能引发其他法律纠纷。
总结
社保挂靠行为违反《社会保险法》的强制性规定,自始无效。个人需承担补缴、罚款等法律责任,且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参保,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