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停车时是否熄火与疲劳驾驶判定无关,停车休息超20分钟即便不熄火也不算疲劳驾驶,但为保护车辆和节省燃油,长时间停车最好熄火。
判断是否疲劳驾驶,核心在于驾驶人的连续驾驶时长以及休息时长,而非车辆是否熄火。《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应停车休息,且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也就是说,只要停车休息达到20分钟,即便车辆未熄火,也不会被认定为疲劳驾驶。不过长时间停车不熄火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炎热夏天,为维持车内制冷,发动机常需在怠速状态下运转,此时发动机控制单元会提升转速、增加进气量和喷油量,以保证发动机平稳运行。但这种操作会使混合气浓度增加,导致部分汽油燃烧不完全,长期如此会造成发动机积碳增多,进而增加油耗。而且疲劳驾驶危害极大,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反应能力都会下降,操作失误增多。轻度疲劳时可能换档不及时、不准确;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会变得呆滞,甚至忘记操作;重度疲劳时甚至可能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完全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驾驶人还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勉强驾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为确保安全,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驾驶后,要适当休息。如果决定休息,最好熄火让车辆也能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自己也调整到**状态后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