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生对科室意见反馈是提升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通过规范化流程、匿名机制和闭环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培训环境、优化带教方式并促进教学相长。
-
反馈内容聚焦三大核心
- 轮转安排合理性:规培生普遍关注科室轮转时长与专业匹配度,建议根据个人发展规划动态调整。
- 带教质量提升:部分反馈指出带教老师临床示范不足,需加强病例讨论、操作指导等互动式教学。
- 工作负荷平衡:超时值班、文书工作占比过高问题需通过信息化工具辅助优化。
-
高效反馈机制的关键设计
- 匿名提交保障真实性:线上表单或专用平台避免身份顾虑,鼓励提出细节问题。
- 定期收集与快速响应:每月固定反馈周期,科室需在7个工作日内公示改进方案。
- 多维度评价体系:将教学态度、培训资源供给等纳入标准化评分,量化分析痛点。
-
从反馈到改进的闭环实践
- 科室层面:建立教学小组例会制度,针对高频问题调整带教计划,如增设模拟考核环节。
- 医院层面:将规培满意度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对连续差评科室启动教学督导。
- 规培生参与:邀请优秀规培生代表加入教学委员会,直接推动制度优化。
定期开展反馈效果复盘(如季度座谈会)能持续校准培训方向,最终实现“以学员为中心”的规培体系升级。建议科室将典型整改案例透明化,增强规培生对反馈价值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