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日常考核实施方案是机关单位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日常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评价的管理工具,核心在于以德、能、勤、绩、廉为框架,通过分级分类、动态指标和结果挂钩晋升实现精准激励。其实施要点包括政治标准首位、简化流程防****、基层倾斜等亮点。**
-
考核内容分层设计
以职位职责为基础,德能勤绩廉全覆盖,政治素质(如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行“一票否决”。窗口单位突出群众满意度,执法类公务员侧重依法办案能力,技术岗考核专业效能。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结合,例如内蒙古设置20项动态指标,包括急难险重任务表现等加分项。 -
流程优化与减负并举
采用“日考勤-周记实-季考评”周期,部分单位允许口头汇报替代书面材料,明确禁止过度留痕。黑龙江等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评分,考核结果需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并建立申诉渠道。好等次比例控制在40%以内,重点向基层一线倾斜。 -
结果运用刚性约束
连续两年较差等次直接辞退,年度考核优秀需从平时考核“好”等次中产生。山东等地将平时考核得分按40%权重计入年度考核,与职务晋升、奖金发放直接挂钩。表现突出者可跨周期统筹名额,如呼伦贝尔市对整治“躺平式”干部成效显著的单位提升优秀比例至35%。
公务员日常考核需避免“一刀切”,动态调整指标权重、强化双向沟通是关键。机关单位可参考中央组织部试行办法,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方案,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